中新网5月25日电 台湾《联合报》今日在头版头条报道,全台最大的迷宫是哪里?台北车站。每天至少有二十万旅次进出的台北车站,三铁共构加上五条地下街及高达七十多个出口,站体设施盘根错节,加上转乘动线指引“各吹各的调”,让车站成了一座大迷宫,天天都有人“迷走”!
全台最大迷宫:台北车站
许多民众对于在台北车站转乘都视为畏途,尤其是搭乘双铁从中南部北上的旅客,不论从“哪一铁转到哪一铁”,常常连票闸门都找不到,更别说与亲友相约在车站某个出口或地下街,都要费尽工夫才能“相认”。
从台北车站一楼东区手扶梯往地下一楼通往捷运车站的入口,天花板挂着各式令人眼花的指标,指标牌大小不一,指引的方式也不明确,非常的不“使用者导向”,许多民众到了这个区域就会迟疑,像陀螺般打转加上东张西望。
两年前高铁加入营运后,“迷走”的情况雪上加霜,再加上高铁指标是灰底白字,灯光一暗,很容易被错过。除了三铁之间复杂的转乘之外,再加上隐藏在站体内的五条地下街,那才是“迷中之迷”。
车站复杂的程度,让“地头蛇”台铁台北站长李永生都承认“偶尔也会迷路”,他说,很多人刚从地下车站一出来,往往就会搞不清楚方向,加上台北站是以东南西北为画分,台湾民众比较不习惯,所以如果你在台北车站看到有人提着行李慌张奔跑,十之八九,他迷走了。
台北车站地下像蛛网 相约最好在一楼
台北车站复杂的程度别说一般旅客及观光客,连许多每天在台北车站出入的通勤族及铁道专家都有过迷路经验。
铁道专家建议,如果民众要与亲友约在台北车站见面,最好“直接约在车站一楼”!虽然这很笨,却是最万无一失的办法。
外地人 大楼当坐标
铁道专家郑羽哲常接待日本及海外观光客的经验,他说,很多人出了捷运出口就会搞不清楚东西南北,但偏偏台北车站就是以东西南北来区分;不只外地人士辨认困难,对于中南部上来的旅客都很吃力。
郑羽哲最常的做法,是直接把观光客带离地下楼层,直接出了车站一楼指着新光三越大楼当坐标,告诉友人说“如果真的在地下楼层找不到路,就上来认这个”,虽然走比较远,但总比在地下楼层找不到路好,民众在地下街走不出来是常有的事。
台北人 以路找出口
除了离开地下楼层,郑羽哲说,如果是住在台北市或是对台北有一定的熟悉度,也可以采取“以路找出口”的方式,例如,如果要往西泽或是天成饭店,就是循忠孝东路指标,如果要到市立医院中兴院区,就要找市民大道的指标。
至于复杂而且潜伏在车站各处的地下街,他说,中山地下街是沿着捷运淡水线,台北地下街则是沿市民大道,新世界及捷运大街都在南侧,不过,非得必要,最好避免跟亲友约在地下街,“保证迷路,真的太困难了!”
找不到车接不到人 气死人的车站停车场
除了三铁间转乘让人昏头转向,许多人都有过在台北车站停车场接不到人或找不到车的惨痛经验;台北站内东西各有停车场,中间并不相连,车站地下及平面共有五座停车场,常有人拿甲停车场的票卡跑到乙停车场,甚至连入口都找不到,更别说找不到车了。
何先生曾有过在台北车站停车场“等不到人”的不愉快经验。他有天开车到台北车站停车场接坐高铁回台北的太太,两人相约在停车场,没想到手机联系了半小时都还碰不上面,两人最后同时对着手机大吼“我在停车场,你到底在哪里?”原来两人的确都在停车场,但一在东一在西,最后好不容易才会合。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还是怪指标不明显,同样是通往地下停车场,但两个出入口并没有区别的标示,才会发生同在停车场门口,却看不到人的情况;更别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车站内还有两个互不相通的停车场,出现“捉龟走鳖”就不奇怪了。
其实台北站内不只东西两个停车场,新世界地下街也有自己的停车场,常常碰到有民众拿着新世界停车场的票卡到台铁委外停车场服务台要缴费;更惨的还有人要取车时连停车场的入口都找不到,变成“永远找不到的停车场”。
除了车站内的地下停车场,台北车站东西两侧还配置平面停车场,因此总共在台北车站内外就有五座且分属不同管理单位的停车场,除了人在台北车站会迷路,停了车后却找不到车的惨痛经验更令车主火冒三丈。
出租车挤车站东侧门 是场灾难
台北车站会成为大迷宫,是先天设计不良加上后天动线欠整合。台大土木系教授张学孔说,台北车站当初设计是工程导向,没有从车站营运及客流为出发点,台北站应把所有转乘交通工具都内部化,“全世界成功的车站没有不内部化的”。
在张学孔眼中,台北车站的站体规划是错误示范。他说,台北车站是枢纽车站,早在车站兴建时期,他就曾建议应该把公交车、出租车等转乘工具都内部化,不过,最后被内部化的只有停车场,凸显规划者仍停留在小客车优先的思维上。
他说,台北车站让人觉得复杂,关键在于不够人本;转乘工具都配置在车站外,造成旅客必须要垂直且水平移动,甚至还要走到马路对街,这些会造成人流的冲突,形成瓶颈,同时也会降低站体的运量。
他说,内部化的好处可以在车站内部将动线简化,做到立体换乘,“旅客就不必‘窜’出来,”这就是“交通部长”毛治国一再强调的无缝接轨,像现在台北站出租车出入都是在东侧门,“那简直是场灾难!”
张学孔说,搭乘高铁、台铁要转乘捷运的旅客,必须要在后段车厢处上下,要直接出站的与要转搭捷运的旅客,常常会在狭小的月台上“撞在一起”;高铁至少还有栅栏,但台铁就没有,常常让他看得胆战心惊,也代表对于转乘空间规划的不够周延,不够重视大众运输。
张学孔表示,台北车站因为涉及太多单位,尤其工程单位为了赶工,往往忽略了接口的协调,各做各的,但旅客“不会管你是台铁、高铁还是捷运公司”。
张学孔说,如果硬件原本就没有从车站及旅客需求去设计,后来要再从软件去改善,其实效果很有限,他希望,台北车站的错误示范能够做为后来的规划者的殷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