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10月21日报道 历时五个月,500名搜客志愿者徒步2000多公里实地考察,手绘出一幅“广州河涌绿地图”,立体地记录了广州的12条河涌在治水工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日前,“亚运·我们的城市·我”绿色新生活搜客志愿者行动成果在广州市艺术博物院门前广场展示,广州河涌绿地图为街坊提供亲水活动的指引,受到市民热捧。
东濠涌绿地图揭幕,100多名“大拇指”行动搜客骑行志愿者沿东濠涌绿道骑行庆贺。
小学生在东濠涌巡游。
绿地图:原本是指在纽约成立的一家非营利组织,其工作内容主要致力于联合世界各地的人们,以绘制绿色地图(GreenMap)的方式,帮助大家认识和描绘本地区的人文和生态环境。每张绿地图上面都会使用统一的图示,标注出包括自然胜景,动植物分布,基础建设,文化景观,生态资源,环境资讯,交通步道甚至污染情况等十几类超过一百种地区信息,共同组成一幅反映社区人文生态景观的本土综合图谱。
名词解释:绿地图
市民热捧“绿地图”
东濠涌、乌涌、黄埔涌、荔湾涌、文冲、猎德涌、同德围涌、沙基涌、新河浦涌、杨箕涌、马涌、车陂涌绿地图被制成12块巨大的彩色展板,立于艺术博物院广场上,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几个孩子挣脱爸爸妈妈的手,趴在地图前认真地寻找自己家附近的那条涌。看到住处附近的熟悉景点,孩子们兴奋得蹦蹦跳跳。一些老广州甚至问起布展的工作人员索要河涌绿地图,打算在闲暇时间按图索骥巡游一遍。
深具岭南风情
记者看到,这12幅广州河涌绿地图涵盖的信息量很多,它们以河涌为中心,在普通地图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每条河涌及其沿岸的人文、生态景观、历史故事、水体清浊程度、气味特征,还标示了河涌沿岸的风景名胜、特色美食老店、最适宜徒步亲水、骑行察水的河涌交通线路信息。
从湖南来广州探亲的退休教师王清说,这些手绘地图很精美,给了外地游客了解广州岭南水乡历史一个直观感受,拿着它参观游览广州名胜、体验岭南文化也十分方便。
用心手绘广州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环保总队总队长霍静仪向记者介绍,这支绘制地图的队伍由环保专家、规划局的河涌规划工程师、“5+手绘工作室”专业的手绘工作室成员、美术专业大学生、热心环保的白领、大学生组成。
自今年5月15日启动绿地图绘制工作以来,500名志愿者们徒步2000余公里,沿线走访居民,仔细观察河涌水质变化,拍摄河涌变化照片,记录周边人文景点和信息,为地图绘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期又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完成了地图绘制。
在地图绘制上,亚运志愿者尽量结合河涌周边特色人文景观,力图展现广州文化精粹。参与绘制黄埔涌的张洁慧说,黄埔古港是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画古港遗风牌坊、古港码头这些有代表黄埔古港历史建筑时,就尽可能画精细、写实。而附近周边消防局、医院、酒店就画得抽象一点。
在五个月的时间里,志愿者们时而迎着小雨,时而顶着烈日,在艰苦的收集资料和踩点过程中,用心体会河涌的沧桑变化。“绿地图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发现美、分享美的过程。”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志愿者林夏旭的感受,道出了河涌绿地图制作者们的心声。
东濠涌:千年护城河芳草满地
有着广州古城“护城河”美誉的千年东濠涌文溪是广州仅存的旧城护城河,从北到南全长约3000米,穿过环市路、东风路、中山路三条中心城区主干道直入珠江。在经历工业化、城市化文明带来的阵痛之后,经过广州市越秀区18个多月的综合整治,水脉重新获得疏通,再造广州“六脉通渠”文化特色。如今,东濠涌1.89公里明渠段已是芳草满地,一草一木间都显露出曾经的岭南河涌风情,也唤起老广州的“水城记忆”。
作为本次广州河涌绿地图绘制的重点,东濠涌绿地图由30多名亚运志愿者历时一年绘制而成,绿地图详细描绘东濠涌全线及沿岸的地标建筑,展示河涌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及河涌变绿过程。
据了解,团市委、亚组委志愿者部将在东濠涌沿岸选取一个标志性地方设立志愿特使台,在全市范围内招募一批熟知广州历史、东濠涌人文知识的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老街坊、老教师、城市建设者、广州青少年代表、新广州人等等,由他们组成东濠涌志愿特使队,在特使台以宣讲、图文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外来游客讲解东濠涌历史、周边著名景区、周边特色建筑、生活信息、亚运体验站点等,分享东濠涌整治带来的城市生活的改变。
同时,还将组织广大摄影爱好者参加东濠涌搜绿摄影活动,直观记录东濠涌整治后的美景。有兴趣的市民可登录亚运城市志愿者网(www.gzv2010.com)或广州志愿者网(www.gzzyz.org)报名。
参与互动(0) | 【编辑:卢岩】 |
专题:第16届广州亚运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