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体育新闻

亚残运会让文明新风拂南粤

2010年12月21日 09:4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寒风中挺立坚守的安保人员,忙碌中始终微笑的志愿者,赛场上热情欢呼的观众,社区里助残扶弱的市民……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相继落幕,一幅幅“文明广东”的美好景象却永远留在了海内外嘉宾、运动员、观众的心中!

  礼貌成为习惯

  赛场平均90%多的上座率打造出闪亮“名片”

  孤身一人,低头挥臂,轮椅飞驰。12月14日举行的广州亚残运会女子5000米T54比赛中,武汉姑娘刘文君乘着“铁骑”从观众面前一次次呼啸而过,所到之处掌声雷动。虽然只有一人参赛,刘文君内心却不孤独:“广州观众太热情了!每经过一个地方,观众都给我鼓掌,太让人激动了!”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亚运、亚残运赛场上演。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喝彩、加油、助威,广州市民的热情得到了舆论一致称赞。“文明有礼正成为多数市民的习惯。”广州市文明办常务副主任张友泉细数亚运精神遗产,把文明有礼摆在第一位。

  亚运会、亚残运会,就是一场文明的展示。亚运会开幕之前,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倡议书,号召做“文明有礼、热情有度的观众”,“争做好市民,当好东道主”。在广州许多书店,最显眼位置都摆着一本小巧精致的书——《广州市民礼仪手册》。别看这本小册子不起眼,却跃上畅销书榜,风行羊城,短短3个月就发行24万册。很多市民说,许多前所未闻的礼仪,都是在这本手册里学到的。

  在亚残运会赛场,观众很少大喊“某某队加油”,多数只喊“加油”两个字。在雅典残奥会、北京残奥会上连续夺得跳远、三级跳远金牌的残疾人运动员李端对此感触颇深:“当现场主持人说出‘下面是盲人跳远比赛,请大家肃静’后,田径赛场几万名观众顿时安静下来,让我清晰听到教练的掌声,顺利地完成起跳。当比赛一结束,潮水般的掌声立即响起,给我们最有力的支持。”

  从12月13日亚残运会开赛时起至16日晚,大学城赛区观众累计达到12.88万人次,各场馆上座率都在90%以上,大部分场馆保持100%的上座率;而天河体育中心赛区、奥体中心赛区各场馆的上座率均达90%以上。尽管12月15日寒潮袭粤,但各赛场依然保持着超过90%的上座率。

  “全体市民朋友们、同志们,你们是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主人。这次亚运会就在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之中举行,‘争做好市民,当好东道主’,我们责无旁贷。”正如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所说,亚运是一场文明的展示,在各国运动员和全世界张望的目光下,人人都是“广东的名片”,代表“中国的形象”。

  文明举止,礼貌先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倡导“友爱在车厢”、“微笑在广州”,再到现在的坚持创建文明城市、办好文明亚运,广东省会城市广州完成了一次次文明“转身”。广州大学副教授刘树谦说,这些年,广州市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不文明现象少了,磕磕碰碰也少了,人们彼此更加宽容。

  助人成为需要

  50多万名“大拇指”志愿者赢得了最大“金牌”

  梁子君、梁子贤,一对广州“姐妹花”。作为亚运城市志愿者,子君每天都带着妹妹子贤奔走在越秀公园正门,为市民和游客服务,被人亲切称为“广州活地图”。

  去年11月底,子君领到了亚运城市志愿者录取通知书。就在亚运志愿者上岗前1个月,父亲病重逝世,姐妹俩忍住内心的悲痛,坚持上岗。子贤说:“从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姐姐那么想做亚运志愿者,直到我自己也参与到其中后,我才明白其中的意义!”

  “过去,广东人把主要心思放在发展经济上,加之来自外界的误解,常被看成‘只会赚钱,无利不起早’。如今,这种老脑筋该改改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活富裕、衣食无忧时,志愿服务、奉献社会便成为一种更高层次上的需求。争当志愿者,成了当下广东年轻人的新追求,社会的文明程度也让人刮目相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主席、广州亚运志愿者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广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授谭建光说。

  近年来,珠三角的义工群体日益活跃,从粤北冰冻灾害到汶川大地震,从玉树大地震到舟曲泥石流,广东的志愿者总是一马当先。此次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广东人的高尚品格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亚运会计划招募59万名志愿者,却吸引了151万人报名,其中90%以上为“老广”。而在广州亚残运会上,有2.5万名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分布在19个竞赛场馆,50万名亚残运会城市志愿者分布在6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和2139个城市文明志愿服务岗。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陈东认为,志愿精神体现出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助人为乐正成为广东一枚最大的“金牌”。 亚残运会组委会志愿者部、共青团广州市委和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近日联合开展“亚残运会志愿服务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被访者渴望参与助残志愿服务。

  50多万名穿着制服的志愿者不拿工资,无偿奉献;幕后更有默默奉献、难以计数的“隐形志愿者”,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白+黑”、“5+2”没日没夜地工作。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普通奉献者,成就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两场盛会。他们工作的“难度系数”和付出的汗水并不比运动员们逊色,甚至更苦更累。

  家中3岁女儿无法照顾,父亲患癌症住院无法探望。亚运期间,东莞市公安局南城分局政工股民警郑静和丈夫黄荣春共同战斗在亚运场馆安保工作的第一线。郑静主要负责会展酒店的安检工作,黄荣春主要负责后防保障。两人近在咫尺,却多日难见一面。

  尽管如此,夫妇俩口中没有一个“苦”字,都乐呵呵地说,“被需要,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郑静解释说,作为公安民警,亚运安保责任重大,牺牲了小家的利益,为亚运做奉献,却换得了大家乃至整个东莞亚运期间的安全保障,那种幸福感“溢满心头”。

  奉献成为幸福

  成千上万的爱心人士令南粤大地散发无穷魅力

  “亲爱的宝贝,广州欢迎你们!”12月10日下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应邀前来广州观看亚残运会的汶川地震中致残的21位青少年。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他们住进了21户广州人家中,享受了一段作为“广州孩子”的快乐生活。

  这21户广州人家只是南粤大地成千上万爱心人士的一个缩影。“人人都是东道主,人人争当志愿者。”活跃在广东各地的“绿羊羊” (亚运志愿者昵称)犹如一面面绿色的旗帜,激发出成千上万普通广东人的助人热情和诚挚爱心。“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口号风行南粤大地,助人、爱心成为广东人“幸福新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就是重视人的尊严,而社会的文明程度与社会对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度直接相关。一个文明的社会应当不断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弱势群体的尊严。据统计,广东有各类残疾人539.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5.86%,残疾人口总数在全国排第四位。

  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尤其是2009年4月,广东颁发《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着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使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进一步改善。

  志在“爱心城市”的广州,亚运会闭幕后仅用4天时间就对运动员村的公共区、国际区以及居住区512套无障碍公寓共1536个房间进行了大规模无障碍改造,从设施到服务都更加个性化、人性化。而在亚运村之外,广州的无障碍建设同样取得快速进展,BRT车站新设立了盲文指示和求助按钮, 包括地铁无障碍通道、街道指示牌、机场无障碍设施等其他类似公共基础建设也全部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建。大规模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建, 大大改善了全市52万残疾人的生活,一些关爱残障人士生活保障的尝试也正在进行。广州市市长万庆良语重心长:“广州建设,体现在无障碍设施是否能够切实满足残疾人的需求,体现在设施细节是否具有人文关怀。”

  城市无障碍,爱心更加“无障碍”。无障碍设施建立起来后,人们有了一个共同心愿:如果再会一点手语,就能更好地为聋哑人服务了。

  “让我们伸出双手,一起参与到手语活动中来。从基本手势学起,用指尖语言架起与残疾人沟通的桥梁……”在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前几天,一封号召市民学手语的倡议书悄然传开。一批手语专家和手语专业志愿者以《迎亚运学手语》、《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常用手语》和窗口服务行业迎亚运手语培训教材为教学内容,推广普及手语,至今已培训上万人。

  借助亚残运会契机,广州正在“化零为整”地开展多场声势浩大、影响长久的扶残助残活动。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共青团广州市委联合广州市残联启动了一项名为“当好亚残东道主,志愿创造新生活”广州志愿者结对帮扶重残青少年主题行动,共有近1000个志愿者团队、近1万名志愿者个人参与,为8岁到18岁重残青少年提供“一对一”帮扶,直至这些青少年成年。这点滴细节被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看在眼里, “广州非常‘暖和’。不但天气暖和,心里也很暖和。”

  充满爱心、助人为乐,广东充满魅力。“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过程中,全省人民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亚运会后,广大群众提升了主人翁意识,自豪感和归宿感明显增强,人民更加热爱广东。”谈起亚运会给广东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时,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执委会主席、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如是说。

  后亚运时代,关爱、助人的甘泉能否在广东汇成河流,并代代相传呢?有一幕情景一直深深烙刻在李森脑海中。他作为亚运志愿者参与服务时,一个小男孩来到他面前,指着李森对妈妈说,“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志愿者。”“一颗关爱他人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将来就一定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李森动情地说。

  通过举办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走向富裕的广东经受了文明洗礼。在广东未来发展蓝图中,“建设幸福广东”成了终极目标。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分析,“十二五”期间,广东除了要不断创造社会财富,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幸福感外,还要紧抓亚运精神遗产,大力弘扬文明、助人、奉献文化,不断增强群众精神幸福感、融入感和被需要感。(记者 刘泰山 贺林平)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彧】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