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为期两天的全国田径室内锦标赛上海站比赛全部结束。这是2011赛季全国室内赛的第二站,3月19日,第三站比赛将移师成都。纵观三天前首站南京站和次战上海站的比赛,中国选手在各项中的表现均为一般,与国际田坛室内赛佳绩频传形成鲜明对比。田径室内赛内外有别,究竟是什么原因?
不够重视
成绩不好,与选手不够重视不无关系。
在不少运动员、教练员传统观念中,冬训就是埋头苦训,参加比赛对训练并没帮助。对比赛不重视,让冬训的成果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体现。
传统的冬训模式阻碍了运动员的提高。事实上,为了提高选手参加室内赛的积极性,中国田协已经在政策上进行了倾斜,将全运会积分和室内赛出勤挂钩,但这一方式仍无法促使选手拿出真正的实力参赛。“很多运动员,只要参赛得到积分就万事大吉,部分教练的思路也有问题。”
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直指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思想弊病。“许多运动员没能充分利用室内赛来达到提高、锻炼、促进的目的,我们的室内赛也远远没有达到它应该起的作用。”
不利因素
此外冯树勇也坦言,除了思想态度上有欠缺,中国举办的室内赛的硬件条件也不够。“目前,南方只有上海莘庄基地、江苏南京仙林基地、浙江萧山基地、四川犀浦基地有不错的供暖条件。”冯树勇介绍,“很多地方在建田径馆的同时,没有安装供暖系统,或者供不起昂贵的取暖费用而放弃了供暖。”
没有物质条件做保证,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的冬训,其质量可想而知。这也就能解释为何中国田径在室内项目上的成绩,比室外项目与国际差距更大。
不愿参赛
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办的全国室内赛,意在尽可能地追随世界主流的田径节奏。“南京和上海两站比赛只相隔两天,既方便各参赛队,对运动员又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国外的比赛基本都是这样安排的。”冯树勇透露。但即使煞费苦心,收效依然甚微。
比较南京站和上海站的比赛名单,仅男子60米栏项目,运动员变化非常大。南京站上获得该项目前三名的运动员集体缺席上海站比赛;在前一站比赛中表现不佳的史冬鹏即使顺道来了上海,也只是报名参加60米的比赛,对此他解释说,是为了“拉一下速度。”
然而,和国内室内田径赛遇冷形成对比的是,国外的室内田径赛却总是星光灿烂,佳绩频传。在欧洲,每年一月下旬到三月下旬这段时间的室内赛季总共有几十场,像刘翔的对手奥利弗会频繁地出现在不同的赛场上,并且不断创造出高水平的成绩。
因为缺席的人多了,竞技水平当然也不会高。水平不高、反响平平,反过来又影响选手报名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国内的室内田径赛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