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工人日报:斯诺克“中国化”是个“伪命题”

2011年04月02日 18:34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3月京城和煦的阳光中,亨德利丝毫不吝啬自己标志性的灿烂笑容——在职业生涯中已拿到36个排名赛冠军,被誉为“台球皇帝”的亨德利,特别享受在中国的日子:“中国的观众非常热情,在这里比赛总会让人感到激动”。在即将过去的这一个星期里,想必还有不少来京比赛的各国斯诺克好手,和亨德利有着同样的感受……

  3月28日至4月3日,2011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在北京举行。作为世锦赛前的最后一项排名赛,本次比赛吸引了包括奥沙利文、希金斯、多特、丁俊晖、亨德利在内的所有一流好手参赛。

  对于众多斯诺克顶尖选手来华同场竞技的景象,中国观众近年来并不陌生。事实上,在目前每个赛季的8项世界斯诺克职业排名赛中,中国就承办了其中两项(中国公开赛和上海大师赛)。而将历史悠久的斯诺克世锦赛移师中国举办,从目前来看似乎也并不遥远……

  与高水平赛事纷纷落户中国同步,世界斯诺克运动已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赛事基地和推广市场之一。实际上,除了斯诺克运动的传统领地——英伦三岛外,中国在近两年来已迅速成为世界斯诺克运动的第二个“中心”。“斯诺克的未来在中国”,这是众多斯诺克业内人士和媒体的共识。

  然而,在各个运动项目日渐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斯诺克的“中国化”进程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甚至达到“拯救”在欧美地区日渐衰落的斯诺克运动的目的,从目前来看却是一个未知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经历了最初几年的火爆,斯诺克运动在中国似乎后劲乏力。正如世界斯诺克协会主席巴里·赫恩所说:“中国在斯诺克运动的全球化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不是全部。”

  中国赛归于“平淡”?

  家住北京魏公村的曹新民曾是个狂热的斯诺克迷,在斯诺克中国赛刚落户北京的那几年,比赛场馆、新闻发布会现场,甚至是参赛选手们下榻的酒店,几乎处处都能见到曹新民和他的同伴们追逐斯诺克明星的身影。然而,当今年的斯诺克中国赛开杆的时候,曹新民却坦言自己没有太强烈的“欲望”要去现场:“看了几年的比赛,感觉斯诺克比赛的精彩程度似乎不如以前了,可能有些‘审美疲劳’了吧……”

  也许有着和曹新民相同感受的球迷只是少数,也许斯诺克中国赛的竞争程度正在逐年提升,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经历了初来乍到的“火爆”,斯诺克中国赛、上海大师赛等斯诺克大赛在国内的受关注程度并没有持续走高。已在北京连续举办了6年的斯诺克中国赛,在不少人看来似乎有些“意兴阑珊”的感觉。

  在近几年采访斯诺克中国赛的过程中,2008年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令人至今印象深刻——当时,在举行发布会的“水立方”外,数百名狂热的斯诺克球迷欢呼雀跃,目送着自己喜爱的球星一个个走进会场,现场气氛极为热烈。然而,在今年的赛前发布会现场,记者四处寻找后却发现,除了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真正来到现场与球星亲密接触的普通球迷实在不多……

  以中国赛的商务开发为例,2009年该项赛事光是合作伙伴就达到了创纪录的16家,赞助商分为冠名赞助商、白金赞助商和供应商3个层次。而在今年的比赛中,记者已找不到白金赞助商的身影,而赛事合作伙伴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亦有减少的趋势……

  在中国台球协会副秘书长张晓东看来,经过多年努力,斯诺克中国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已成为北京的三大品牌赛事之一,在世界斯诺克排名赛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他同时也承认:“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斯诺克的球迷群体相对小众。目前中国斯诺克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谁能成为“救世主”?

  在北京进入到第七个年头的斯诺克中国赛,正在经历着从狂热回归理性的过程。而近年来在欧美地区发展式微的斯诺克运动,却早已把中国当成了重塑辉煌的“风水宝地”。那么拥有众多斯诺克爱好者和广阔市场的中国,能够承担起“拯救”斯诺克运动的重任吗?

  中国斯诺克运动所拥有的球迷人数和市场前景确实令人羡慕——通过近10年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丁俊晖的明星效应,中国台球产业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球台和球杆制造商;每年有斯诺克中国赛等三至四项国际级赛事在中国举行;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中国的“台球人口”已达6000万,专业选手已有300人左右,仅北京地区的台球馆就有1600多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斯诺克运动的勃兴之地——英国的情况。据英国媒体报道,目前英国斯诺克观众的平均年龄都超过了60岁,使得这项曾经是英国男性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迅速沉沦。2005年,世界斯诺克协会宣布禁止烟草商赞助斯诺克,更是直接阻断了这项运动的经济命脉——单是在2009赛季,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奖赛、威尔士公开赛、北爱尔兰杯等传统赛事,都因为赞助商的退出而面临着生存危机……

  面对斯诺克运动在近年来遭遇的困境,国际台联和世界斯诺克协会自然把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国视作寻求斯诺克发展的新阵地。然而,中国斯诺克运动的从业者们,也许并不愿意担当“救世主”的角色。

  曾在斯诺克中国赛组委会担任负责人的夏海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自己非常欣喜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势头,但并不希望斯诺克像乒乓球一样成为中国的“国球”。“我们看中这个赛事的一个重大原因是有中国元素,但它必须是一项国际化的运动。否则像乒乓球一样,国际大赛决赛成了中国人的‘内战’,观众并不爱看。”

  斯诺克应着眼全世界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辉煌到近两年的频遭冷遇,世界斯诺克运动界不得不开始反思。近两年来,国际台联和世界斯诺克协会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斯诺克运动发展的工作。正如世界斯诺克协会主席巴里·赫恩所说:“我们需要瞄准的市场是全世界。”

  多年以来,斯诺克赛事基本都集中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等英伦三岛,赛事的影响力日益缩小。2005年前后,世界斯诺克顶尖赛事逐步进入中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斯诺克运动的重要支点。但对于世界斯诺克运动的长远发展而言,这样的拓展显然还不够。

  据记者了解,目前世界斯诺克协会正在实施“欧洲复兴”计划,希望首先在欧洲地区扩大斯诺克运动的影响力。本赛季,世界斯诺克协会已经在德国柏林增加了一站排名赛,并在排名赛之外设立了低一级别的12站锦标赛,其中8站都放在欧洲大陆进行。

  此外,世界斯诺克协会还瞄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亚洲的巴林和泰国、南美的巴西、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区,都有可能成为斯诺克的新兴基地。据悉,从下个赛季开始,巴西大师赛已确定在圣保罗进行;全新推出的世界公开赛将在中东、中国和澳大利亚举行……

  世界斯诺克协会商业总监米尔斯·皮尔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协会正在逐步推出改革计划,主要内容是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地区改革赛制、增加赛事和提高奖金。此外,为了改变斯诺克冗长赛程带来的沉闷形象,赫恩还计划在英国设立一个一局决胜负的新型赛事,并希望运用音乐、娱乐等流行元素吸引年轻观众的参与。

  当斯诺克运动将目光投向全世界时,已取得明显发展的中国斯诺克运动同样不应停下前进的脚步。斯诺克中国赛的主办方、北京时博国际体育赛事公司副总经理张震鹏表示:“中国斯诺克运动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比如在比赛中增加中国元素,只有具备这些独有的气质,才能吸引更多的赞助商和观众。”

  记者 李元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