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女子拳击成奥运比赛项目 大量运动员"糊涂"改行

2011年04月17日 09: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月28日,安徽合肥,刚刚组建不久的安徽女子拳击队的两位运动员在进行对抗训练。项春雷摄

  19岁的河南姑娘小文在上周刚刚结束的女子拳击锦标赛上没有拿到任何名次,“就打了一场,稀里糊涂就下来了”。这是小文第一次参加女子拳击全国锦标赛,她练习拳击还不到1年,在练拳击之前,她是柔道队的队员。2009年教练让她改练拳击,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为什么要改练拳击?”小文觉得这个问题很多余,“可以打奥运会呀,我这个级别是奥运项目,我觉得拳击可能比柔道更容易出成绩。”

  在国家队教练的眼里,小文根本没有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可能性。但这并不影响小文和她的同伴对奥运会的憧憬,她们认为:“大家都是刚开始练,没有基础上的差异,也都没什么经验,只要多练习,就有希望进国家队进而打奥运会。”

    进入奥运后迅速从三四支壮大到近百支

  2009年8月,国际奥委会在德国柏林召开执委会,正式确认女子拳击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比赛项目,并设51公斤级、60公斤级和75公斤级3个级别。消息一出,全国各省市体育局纷纷成立女子拳击队,根据中国拳击协会的统计,2008年之前全国只有三四支女子拳击队,如今这个数字甚至达到近百支。

  事实上,国际业余拳联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就做过很多工作,希望女子拳击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这个提议由于得不到广泛认同而被搁置,好在现任奥委会主席罗格曾经当过拳击队的队医,他对女子拳击进入奥运始终强烈支持,而凭借“奥运会必须实现男女平等”的口号,原先只有男子拳击而没有女子拳击的奥运执委会终于不再坚持,顶着“奥运减肥”的巨大压力使女子拳击成为比赛项目。

  “进不进奥运会,对于女子拳击或任何一个体育项目来说,都会为项目的发展和普及带来‘质’的变化,这是客观事实。”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主任常建平告诉记者,在现有“奥运战略”体制下,“奥运”任务大于一切,“我还认为,奥运会女子拳击只设3个级别有点少,如果女子拳击也能设8个级别,那女拳运动的发展会更快,因为大家会更加重视。”

  “重视”的结果,是各省市体育局在去年纷纷成立女子拳击队,1年之间,女子拳击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本周结束的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参赛队伍多达40余支,参赛队员多达197人,尤其是3个奥运级别的参赛人数更是令人吃惊,51公斤级有31人,60公斤级有24人,75公斤级也有17人之多,和过去每个级别只有十来个人参赛,甚至还不能称之为“全国锦标赛”的“女子拳击大赛”相比,用“空前繁荣”形容目前的女子拳击毫不为过。

  但这种“繁荣”能维持多久并不令人乐观,尤其是极其缺乏群众基础,只是靠着“奥运战略”组队发展的女子拳击。“领导重视”固然对项目发展极为重要,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辉煌之后,“体育”的社会功能转型已然势在必行,全民健身、群众(社区)体育应该和竞技体育占了相同的比例。因此,由女子拳击项目分析,大量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出现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开始,但只有获得大众认同,才可能产生好的过程。

  况且,要在奥运会实现金牌梦想,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女拳队员而言,确实有些勉为其难。拳击界的普遍观点认为,女运动员开始拳击运动的年龄不应小于15岁,“因为大部分孩子要到16岁脑发育才逐渐成熟,要是13岁或14岁就开始练,大脑很容易受伤。所以,教练不会鼓励小孩,尤其是女孩子练拳击。一定要等到16岁以后再开始专业训练。”

    奥运会出不了成绩还可以搏全运会

  “现在的女拳队员都是20岁上下的,这个年龄其实可以出成绩了,但我觉得不太可能在奥运会上取得什么突破。男子拳击也是打了多年才得到一块金牌的,再加上女子拳击只有3个级别,所以,要想在伦敦奥运会上出成绩太难了”,一位地方队教练告诉记者。

  “我们女拳队是去年省体育局组建的,投了30万元,现在队里有15个人,一多半是小级别的,因为大级别的队员招不来。”这位地方队教练告诉记者,“半路出家的也有,我们队里有个小孩原来是练举重的,现在也来练拳击了。”

  由于没有任何基础,原先在男子拳击队工作的这位教练必须要“服从分配”支援女队,他也只能按照男子拳击的规律安排训练,并且要求女队员尽快适应。

  “谁都没经验,就看谁先出成绩了。”这位教练很快“想明白了女子拳击有前途”,“奥运会只有3个级别,我们的队员估计一个都选不上,但后面还有全运会呢,全运会设10个级别,那就是10块金牌啊!”

  2009年的山东全运会还没设女子拳击项目,但两年后的辽宁十一运会就有了女子拳击比赛。事实上,增项并不令人意外。相反,全运会拒绝奥运项目才是笑话。但蜂拥而上的数百名运动员还是让人在欣喜之余感到有些尴尬,毕竟体育项目的生命力在于全民参与,离开了群众参与的土壤,“高高在上”的体育项目很难普及。

  中国体育界并不缺乏这种只遵从于“奥运战略”的高水平运动队,例如帆船、赛艇、冰壶等,而女子拳击只不过是再次验证“奥运战略”的一个普通例子。

    奥运项目不能再脱离群众基础

  二十年来,“奥运”几乎成为中国体育的代名词,“奥运”以及为奥运提供直接支持的“举国体制”始终相辅相成,“奥运争光计划”给中国体育甚或整个国家带来了足够多的荣耀,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思考。

  “竞技体育确实需要承担为国争光的重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的核心内容应该更加适应民众的需求。”体育社会学家金汕说,“每个奥运项目背后都应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整个项目就靠一支国家队来完成比赛任务,那就偏离了体育的本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拿到史无前例的51枚金牌,举世瞩目,国际形象甚为高大,但51枚金牌中,田径和游泳两大基础体育项目只得了1枚金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篮球和足球的成绩更是与“体育大国”的身份不符。

  因此,且不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仍有积极意义,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的“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也同样表达了对竞技体育的更高要求。

  “我们现在只是金牌大国,要想成为体育强国,需要付出一些代价,或者说做出一些牺牲”,金汕说。

  所谓“牺牲”,指不盲目追求金牌,更看重社区体育成果,使民众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事实上,竞技体育冲击金牌的教育意义,也在带动民众投身体育。

  “我觉得在明年的世锦赛上取得奥运资格没什么问题,咱们的水平还可以,就看在奥运会上能不能出成绩,如果能取得奖牌或者金牌,那女子拳击肯定会发展得更快一点。”那位地方队教练分析说,“搞体育就是这样,有了成绩领导就会重视,领导重视投入就大,但是没有投入,也不可能出成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