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深圳市长许勤:坚持自主创新 创造“深圳质量”

2011年05月09日 16:04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发明专利授权量是衡量一个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2010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的公布,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榜首的深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深圳何以成为发明专利的“高产田”?在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方面又有哪些新鲜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日前,本报赴深圳采访组对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市长许勤进行了采访。

  记者:深圳是国内第一个提出把自主创新战略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的城市,也是国家确定的第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为什么能够在自主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许勤:深圳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深圳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深圳在自主创新上取得今天的成就,是长期探索和实践积累的结果。

  首先,从历史上看,深圳多年来积累了深厚的创新基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深圳就提出了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任务。1999年广东省委和深圳市委领导同志,从谋划深圳的长远发展出发,做出了具有远见性、战略性的决策,把深圳的“荔枝节”改成了“高交会”。高交会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第一展”和自主创新交流合作平台。本世纪头10年中期,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主动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2007年,广东省委领导同志高度肯定深圳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授予深圳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深圳自主创新工作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2008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全面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鲜明地提出把“创新”摆在与“改革”、“开放”同等的地位,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了鼓励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对深圳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对推进自主创新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目标是在“十二五”时期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努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看到,历届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不懈追求,保持了自主创新战略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断巩固提升了深圳自主创新的优势地位。

  其次,从客观上讲,深圳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带着当地的文化,带着自己的梦想,带着一种创新的冲动来到深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氛围。那些现在很成功的企业家,当年只身来到深圳经济特区,通过创新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他们的成功进一步鼓舞激发了特区人的创新精神,形成了具有移民城市特质的独特创新文化,我们将其概括为四句话: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

  在深圳创新失败不丢人,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重新开始,这是一个非常宽松的创新环境和氛围。正是因为有这种独特的创新文化和氛围,促进大家去创新创业,特别是一些先行者创新的成功,更是鼓舞了大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可以说,移民城市本身的特质孕育出来的创新文化,对于深圳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记者:移民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创新文化,使深圳企业普遍有着强烈的创新冲动,这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深圳出现了“四个90%”的独特现象?

  许勤:深圳的“四个90%”,指的是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产生于企业。这“四个90%”集中反映了深圳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说是深圳自主创新最大的特点、最鲜明的标志。

  你们可能注意到,在深圳即使是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也非常活跃。他们能够敏感地去捕捉技术创新成果,然后迅速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形成一个企业,进而打造一个产业链。过去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做过一些比较,为什么深圳企业有这么强的技术转化能力?我发现,这是因为深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是深圳自主创新勃发的土壤,也是创新、发展、再创新良性循环的条件。市场利益诱导机制成功链接各种创新要素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合力。深圳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面,市场化程度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深圳的企业市场意识强,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企业在成为创新主体之前,一定要成为市场主体。如果你不是市场主体,没有竞争意识,就一定不会有创新动力。

  我认为,企业完成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力”:一是动力,就是作为市场主体的竞争动力;二是能力,就是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而在深圳,恰恰存在着这么一大批既有动力又有能力的企业,创新已经成为他们的内生动力和自觉行动。即使是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有了创新动力,他们也会非常敏感地去捕捉市场上的各种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

  国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但直到目前为止,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够发达,要真正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有一段路要走。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率先形成“四个90%”的特点,既是立足自身实践探索走出的一条道路,也完全符合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的方向。

  记者: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许勤:近年来,我们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支撑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全面加强了对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

  一是完善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在深圳自主创新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台了不少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文件。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2008年召开全市自主创新大会,再一次大规模推出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以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为主体,同时推出《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33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1+6”文件体系,这些文件成为深圳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的行动纲领。深圳市人大还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将自主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是持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深圳市财政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十一五”时期,深圳市财政科技投入从36.1亿元增加到70.2亿元,占市本级预算支出的比例接近7%。特别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下降的情况下,财政安排的市科技研发资金仍然实现同比增长超过40%,这体现了深圳“舍得投入”,强力推进自主创新的坚定决心。在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的引导下,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也稳步提高。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64%,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三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聚集创新资源。通过实施“孔雀计划”等专才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发挥“三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两院(中科院、工程院)一省(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优势,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和省部产学研基地;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落实“深港创新圈”三年行动计划。

  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创新主体提供有效服务。政府部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致力于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近几年,我们多次组织“下企业、送服务、促转变”活动,主动深入企业,上门服务。为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要,提供“处方式”、“定制式”服务,就是针对企业的各种具体困难,拿出切实可行的硬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地难、人才引进难等关键问题。

  五是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支撑体系。首先是大力巩固提升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建立比较发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力地促进了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2010年深圳金融总资产超过4万亿元,深交所IPO总家数位居全球第一。2009年成功推出创业板,创投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额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创业投资十分活跃,对自主创新起到“助推器”和“加速器”作用。其次是率先开展技术创新成果交易与转化、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形成了技术、资本与产业无缝对接机制。三是举办高交会、文博会等系列品牌展会和论坛,为自主创新搭建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四是规划建设一批科技信息、技术检测、产品设计等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优化配套环境,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公共服务支持。五是将科技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谋划、大力推进。

  记者:在过去的30多年中,深圳一直以“深圳速度”闻名于世。最近深圳提出要创造“深圳质量”,请问这主要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未来深圳将如何创造“深圳质量”?

  许勤: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新30年的第一年。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央和广东省对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深圳经济特区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为深圳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站在新30年起点上,深圳经济特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过去以“深圳速度”创造发展奇迹的基础上,提出创造具有鲜明科学发展内涵的“深圳质量”。

  “深圳质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与探索。创造“深圳质量”就是要树立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理念,把提高发展质量作为新理念、新标杆,把速度、效益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实现从速度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深圳质量”体现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包含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和生态发展质量。创造“深圳质量”,一要坚持以质取胜,追求更高的物质文明;二要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更高的社会文明;三要坚持文化强市,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四要坚持内涵发展,追求更高的城市文明;五要坚持低碳理念,追求更高的生态文明。在对“深圳质量”的追求中,努力实现经济更有效益、民生更为幸福、文化更具品位、城市更富魅力、生态更加美好。

  创造“深圳质量”,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四大导向,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路径,创新发展体制,拓展发展空间,形成新的动力机制、发展路径和制度框架。创造“深圳质量”,就是要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质量引领发展,以质量赢得未来。

  记者:在不久前颁布的深圳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在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有何新举措?

  许勤:“十二五”时期,深圳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力争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60%,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超过1.2万件,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打造真正的“人才高地”,使深圳成为全国甚至全球的创新型人才集聚地。我们刚刚公布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从住房到薪酬、从科研条件到科研经费等作出了一系列政策安排,对于创新团队的经费支持,最高可达到8000万元。未来每年我们都将拿出数亿元资金,吸引全球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是建设更多的、水平更高的创新载体,努力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基础创新工程,大力支持企业、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在深圳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加快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继续引进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同时建设好省市级科研载体,提升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大力培育创新人才。加快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建设,使其成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提高办学水平,继续推进深圳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同时把深圳的职业教育办好。我们还将围绕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10所特色学院,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是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良性互动,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契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集成创新和共享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综合集成,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促进技术创新向价值创造跃升。

  四是要构筑更加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我们要推动开放式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把深圳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比如我们下决心建设超级计算中心,并不只是为了深圳使用,而是面向华南、面向全国、服务东南亚,它将帮助深圳吸引外部创新资源、增进与各地的交流合作。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一条新路子。

  五是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把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全面优化和提升创新创业创优的政府服务环境、市场经济环境、法制保障环境和生活宜居环境。继续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为创新创业创优提供持续动力。

  六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为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提供技术支撑。比如我们将支持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取得一批环保科技成果;我们还将重点推进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加强低成本健康、食品安全检测、急性突发传染病预警防治等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让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记者:着眼未来,深圳市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注重生物、互联网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的发展。请问深圳选择产业方向的依据是什么?下一步如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许勤:早在2008年底,也就是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之时,深圳立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迎接下一轮经济发展与竞争,着手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于2009年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产业规划和政策。在选择重点发展方向时,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未来全球技术方向、产业发展趋势、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和深圳自身的基础条件。生物产业是最具前景的核心产业,发展生物产业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方向,也是深圳的优势所在。互联网产业非常适合深圳,因为深圳缺少土地,而互联网产业是在虚拟空间上创造价值、创造企业;新能源产业符合低碳、绿色要求,有利于深圳未来修复生态、创造美好环境。下一步,我们还将把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纳入重点发展产业,大力提高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之间的互动。

  “十二五”时期,深圳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着力打造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基地。“高”就是抓住“高端”,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产业群;“新”就是扶持“新兴”,把握未来产业话语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软”就是推动产业“软化”,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服务经济,做大做强创新金融、互联网、软件和文化创意等产业;“优”则是坚持“优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扶持资金累计超过100亿元,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