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与贝蒂娜合影留念。
5月7日,鹿特丹世乒赛形象大使贝蒂娜·弗里斯科普在Ahoy二楼抽出了女单签表,她被誉为荷兰20世纪最伟大的女球员。在Ahoy一楼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内,有一张贝蒂娜年轻时打球的黑白照片,她曾是两届欧洲冠军。
追忆 北京的生活热气腾腾
“我像喝醉了似的,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神秘———东方的,陌生的。我无论到哪儿都发现不了熟悉的东西,连一瓶可乐也看不到。整整一个月,我没见一个西方人,到处都是中山装、白衬衫、中式布鞋。”这是贝蒂娜在《想念北京》一书中关于1980年夏天的回忆。那一年,贝蒂娜第一次来到中国,她在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进行了两个月的封训。
贝蒂娜是第二个来中国训练的欧洲女选手,第一个是瑞典人蕾娜·安德森。在北京的封训生活,让贝蒂娜一度受不了到抓狂,她想家,但没有电话,只能一遍遍读随身带的科辛斯基的《着色的鸟》。
一个月后,贝蒂娜收到启蒙教练赫拉尔德·巴克寄来的一封信。巴克在信纸上画了一个领奖台,站在第一名位置上的就是贝蒂娜,下面是一行字:别忘了,你是为了这个才去中国训练的。在信封的背面,巴克写了另一句警句:“你的对手从不休息。”于是,贝蒂娜坚持了下来。
30年过去了,贝蒂娜清楚地记得刚到北京时的情形,夏天的知了、坑坑洼洼的土路、绿皮火车和黄色面包车。现在,贝蒂娜每年都会回北京,但这些都找不到了。“那个时候的中国很简单,还没有太多西方的东西,也没有太多车,很多人还不会打电话。”多年过后,贝蒂娜还是迷恋中国,迷恋北京,她每年都会回中国三四次,她喜欢汉语和哲学,喜欢气功和茶文化,用她的话来说,“北京的生活是热气腾腾的。”
挥拍 拿到过邓亚萍的赛点
“我想要进步,想变得更强大。”这是贝蒂娜惟一的想法,于是她先后3次来中国训练。在拿到两个欧洲冠军的前一年,贝蒂娜都是在北京训练的。这期间,很多中国队员陪贝蒂娜训练,但她一直无法与国乒队合练。惟一能跟国乒队碰面,都是在巡回赛中,贝蒂娜清楚地记得她战胜的每一个中国队员的名字:曹燕华、齐宝香、高军、倪夏莲和杨影。“我还跟邓亚萍打过比赛,我曾经拿到过赛点,差一点就赢了。”
50岁的贝蒂娜陪伴国乒队走过几代人,她认得所有中国队员的面孔。前天下午,贝蒂娜在餐厅碰到倪夏莲,后者还要给她起一个中文名字。比赛期间,贝蒂娜每天都会看几场比赛,她看好的丁宁也顺利打进女单决赛。男单中,贝蒂娜看好王皓,“王皓有些胖了,他该减肥的。”至于世乒赛和自己打过表演赛的王励勤,贝蒂娜并不看好。
1991年,在北京训练的贝蒂娜曾为《自由荷兰报》撰写《我的中国日记》,这让她退役后就接到《新鹿特丹商业日报》的邀请,成为该报社驻北京记者,负责向荷兰介绍发展中的中国。如今,贝蒂娜带着独子住在阿姆斯特丹,每年会有一个多月时间逗留北京。终生与乒乓球为伴的贝蒂娜没让儿子迪莫子承母业,“他说妈妈你已经会打乒乓球了,我就不要学了。”11岁的迪莫在一所国际学校读书,中文很好,迷恋足球。“在荷兰,有太多孩子拥有足够高的足球天赋,迪莫还差一些。”
本报特派记者 孙海光 发自鹿特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