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央视回应聂卫平"炮轰":世乒赛收视率高得惊人

2011年05月17日 09:27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前晚,鹿特丹世乒赛落幕,中国队表现抢眼,囊括全部5枚金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鹿特丹世乒赛,央视体育频道全程直播,甚至放弃了刘翔首演“七步上栏”。对于央视体育频道的这一做法,那些非乒乓迷颇有微词。前晚,“棋圣”聂卫平在博客上说:“乒乓球占用了众多体育迷心中憧憬的体育频道!”聂卫平甚至认为,即便是中超,也比乒乓球的收视率至少要高10倍。

  昨晚,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表示,“播乒乓球是为了照顾大众的需求,世乒赛的收视率很高。”

  [起因]

  为了世乒赛,央视放弃播刘翔

  刘翔的比赛一直是央视体育频道直播的重头戏,不过前晚,由于刘翔首演“七步上栏”遭遇世乒赛男单决赛,央视体育频道最终放弃直播刘翔的比赛,这也让田径迷们大呼遗憾。

  前晚,刘翔比赛开始前几分钟,央视体育频道仍然在直播世乒赛男单决赛张继科和王皓的对决,不少刘翔的粉丝都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央视将画面切换到刘翔的比赛。不过直到刘翔的比赛开始,央视仍然在直播世乒赛,并没有采取插播或画中画等方式进行转播,也没有任何提示说央视会转播刘翔的比赛,这令不少田径迷十分不满。一些网友纷纷在网上抱怨“央视成了乒乓球台”,而有些网友在得知央视新闻频道直播刘翔比赛时,迅速转台,但仍然错过了精彩的13秒钟。不过,即便少了体育频道的关注,改用七步上栏的刘翔也没让大家失望,他跑出13秒07的今年世界最佳成绩,完美夺冠。

  [反应]

  聂卫平不满:直播乒球太频繁

  其实在世乒赛开赛前,就有不少体育迷在网上抱怨,打开电视都是乒乓球,央视体育频道已经成了乒乓球台。“央视弃播刘翔”后,一些体育迷更加不满,甚至连“棋圣”聂卫平也忍不住在博客上炮轰央视体育频道,称乒乓球浪费国家资源。

  直播乒乓球过于频繁

  前晚23点25分,聂卫平更新了自己的博客,“作为一位普通的体育迷,国内某著名体育电视台是我经常主动去看的。但是,看到的基本是两个人和一个球,在那里乒乒乓乓,并且拥有无限制时长,来来回回乒乒乓乓一弄就几个小时,我看不出有什么意思和艺术性……”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很明显,聂卫平所说的就是央视体育频道。

  聂卫平认为,央视对乒乓球比赛直播得过于频繁,“甚至连国家乒乓球队的内部训练,都会开着转播车进去直播!占用众多体育迷心中憧憬的体育频道!还有将本来属于直播的项目,变做录播的种种行为。”聂卫平说道,“以这样的逻辑,我找几个人下盘内部训练棋,也可以动用国家资源去直播直播?”

  乒球收视率不如中超?

  “国家支持发展体育,但国家财政能力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除了乒乓球,多播些围棋,还可以播国外的几个甲,不知什么原因这几个甲就再看不着了。也可斯诺克,最不济的还有中超。”聂卫平甚至认为乒乓球的收视率比不上中超,“即便是中超,我想也比乒乓球的收视率至少要高10倍。”

  此外, 聂卫平称,世乒赛现场看台上盖着的黑布也似乎意有所指,“近日的一个什么乒乓世界锦标赛,我看了几眼,估计那座体育馆可容纳的观众至少有9000人,可我也就看到9人,最多到现场的有90人……而四周的座椅大部分被黑幕围上,为什么蒙着?黑幕的背后又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下午,聂卫平的这篇博客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引发网友热议。然而不知何故,晚些时候这篇博客被删除,快报记者试图联系聂卫平本人,不过他的手机一直关机。

  [声音]

  央视昨回应:

  要照顾大众需求

  聂卫平的辛辣言论把央视体育频道推向了风口浪尖。昨晚,快报记者采访了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在江和平看来,乒乓球比赛的收视率很高,“有很多观众喜欢看乒乓球,我们要照顾大众的需求。”

  世乒赛的收视率很高

  为何不直播刘翔的比赛?江和平坦言,原本已经做好了直播刘翔比赛的准备,但不凑巧,刘翔比赛时,张继科和王皓的比赛已经打到了决胜局,“已经打到最后关头,为了保持比赛的连续性,只能继续播出。”江和平无奈地说道。

  对于聂卫平谈到的“乒乓球比赛是不是转播得太多”,江和平回应说,“乒乓球是国球,看得人多。其实各项乒乓球比赛的收视率也很高,直通选拔赛男单决赛在晚上10点后播出,收视率也达到了0.55%。”而本届世乒赛的收视率也证明了这一点,鹿特丹世乒赛的收视率一路走高,最后一天收视份额达到了4.37%。至于王皓和张继科的决赛,收视率更是高得惊人,“决赛的收视率是2.18%,也就是说有2500万人看了比赛。”江和平半开玩笑地说,“中超在黄金时段也不超过0.3的收视率,老聂说得有点过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