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李娜式的中国梦:一个运动员和开放中国的自信

2011年06月06日 09: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4日,李娜手捧冠军奖杯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留影。新华社记者 高静摄

  当6月4日的罗兰—加洛斯中心网球场上空响起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每一个关注法网女单决赛的中国人,同站在领奖台上手捧四大满贯赛冠军奖杯的李娜一样,眼中都噙满泪水。李娜用她那一场场新突破,一个个新纪录,书写了一个李娜式的中国梦。

  体制内外的双重给予

  相信每一个见证李娜创造中国网球历史的人都会想到,这不仅仅是李娜一个人的成功。对于李娜的成功,一些人认为是她后来单飞的结果,一些人认为李娜的成功也要归功于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其实,历史的发展往往是一种合力的作用。

  中国体育也在不断地尝试和创新中,既保持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又不断地进行改革,充分调动体制内外的各种积极性。李娜的成功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思路转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转变思路,开启绿灯,允许国家队员“单飞”,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负盈亏,4名成绩突出的女球员郑洁、李娜、晏紫和彭帅变为真正的职业球员。但即便是单飞后,网管中心的团队也并未远离李娜她们。本届法网,原本为小花服务的团队推迟回国时间,专为李娜服务,总教练蒋宏伟也来到了巴黎。

  李娜自己也承认传统举国体制为她打下了厚实基础,如果没有早期国家的培养,也很难有她以后个人的辉煌战绩。同斯齐亚沃尼决赛前,李娜还与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谈到举国体制对她的帮助,李娜说:“我是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又碰到了这么一个好的政策。”

  一个人与一大国的自信

  可以大吼着让台上指挥的出气筒丈夫姜山闭嘴,可以阴沉着脸让热情的观众赶快安静,可以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打球就是为了高昂的奖金,可以在赢球之后毫不掩饰地感谢赞助商……胸口有一个玫瑰文身的李娜,个性率真张扬,让很多人喜欢;李娜这种略带反叛的个性,也引来一些非议。但正是这样鲜明的人格魅力,让世界惊喜地认识了一个多彩的中国人。而对于李娜的宽容和接纳,也表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的眼界和胸怀,已经比往昔更加宽广宏大。

  看着赛前赛后轻松潇洒地接受各国记者采访的李娜,听着她用流利自如的英语幽默地应答着各种问题,她的魅力征服了球迷,也征服了世界。世界通过这位新的网球红土皇后,认识了一个多样的中国。李娜改变了世界对中国运动员形象的认识,他们不再是拘谨、单调、稳重的个体,他们成为更加自信、充实、向上的人。继姚明的高度、刘翔的速度、丁俊晖的准度后,李娜代表了中国的力度。

  一个中国女性,在网球这个被欧美人所主宰的项目上为亚洲争得巨大荣誉,李娜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着自己的梦想。李娜已成为中国体育的新名片甚至是中国的新名片,一个开放的、自信的、强大的中国的新名片。而中国的开放和自信,中国社会的宽容和弹性,也给中国运动员的个性张扬带来底气和自信。

  中国娜与国际娜的对接

  出生于湖北武汉的李娜,6岁就开始打网球,1999年成为职业选手。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大运会上一举拿下女单、女双、混双3个冠军,“中国娜”成为一颗网坛明星。2002年,李娜突然选择退役,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学习,2004年复出。其中的曲折,反映了其从“中国娜”演变成为“国际娜”的艰辛历程。在反反复复的磨合对接中,李娜技术日臻成熟,并具备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成为中国网球的领军人物,中国女网的许多第一次总是李娜创造的。

  几年前,李娜“单飞”之后,与丈夫姜山双宿双飞在各大国际赛场之间,成绩上不断取得突破。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中,李娜组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团队,助推她一飞冲天。澳网决赛失利后,李娜状态陷入低谷,有人担心29岁的她是否还有上升空间。此时,李娜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教练丈夫姜山退居二线,聘请丹麦人莫滕森为教练,使她在发球等技术环节又提高了一大块。

  李娜这种开朗的性格很受西方人欢迎。世界女子网球协会主席阿拉斯特称李娜是“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了中国人的形象”。李娜本次在罗兰—加洛斯的优异表现,引来国际媒体异乎寻常的关注,获得广泛的赞誉,美联社称:“中国对大满贯冠军的漫长等待在周六结束。”路透社称:“李娜将亚洲放入大满贯冠军版图。”法新社更是将李娜称为“历史改造者”,称李娜创造了一项体育界的历史,在中国体育巨星的圣殿中占据一席之地。英国《独立报》说:“李娜的成功是亚洲比赛史上一个重大里程碑。”美国《大西洋月刊》的题目是:“李娜:代表中国人软实力的面孔”。

  当然,“国际娜”无论怎么变,怎么冲顶,她还是怀着一颗“中国娜”的心。一旦站到新的里程碑前,李娜骨子里的使命感却油然而生,她在捧起苏珊·格朗格杯后,首先也想到了通过自己的影响,推动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本报记者 郑红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