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结束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中国队不出意外地包揽金牌,但对于现在的中国乒乓球,赢球、拿冠军、甚至包揽都不再是新闻,输球才是。中国不仅习惯了包揽,甚至开始习惯不给对手留任何机会。
对于中国而言,如今最大的隐忧是“一家独大”引发的乒乓版图日益萎缩。
在一些观众和媒体并不太重视的U21比赛中,进入到男女16强的参赛选手中“非亚”选手只有两个,还都是中国“移民选手”。即便考虑到比赛在亚洲举行,其他国家的参与热情可能不高,但实力的差距比数量更能说明问题。
被马龙在男单1/4决赛兵不血刃淘汰的韩国新秀李相秀,却在没有中国选手参与的2010年斯洛文尼亚公开赛和2011年波兰公开赛摘得了冠军。如果说过去世界乒乓球的格局还有 “亚欧争霸”的意味,在年轻一辈选手中已经快成了 “东亚内战”。
没有人怀疑年轻人是乒乓球的未来,也很难想象缺少了新生血液的乒乓球会有怎样的未来。
对此,中国并非没有努力。 2009年初,新上任的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就实施了意在激活乒乓球生命力的“养狼”计划,让中国乒乓球技术和教练“走出去”,并把国外运动员“请进来”。
但现在,中国队已经完成“改朝换代”,新老队员人才济济,而欧洲列强却开始“青黄不接”。此前中国开放二队的训练,但很多国家提出如果不跟中国一线国家队训练就不来,这等于要求中国的“大腕们”给他们当陪练。可以说,在现阶段“养狼”并不成功。
“狼”没养成功不能只怪中国,作为主管和推广这一运动的国际乒联及各协会显然责任更多。但毫无疑问,一旦乒乓落寞,中国将是最大的输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或许需要比国际乒联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仍在奥运大家庭中,但照此发展,到2020年呢?如何保持世界乒乓球运动的 “生态平衡”,这应成为中国乒乓球当前最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