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末结束的2011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中国队再次包揽4项冠军。不过在女单半决赛中,新加坡名将冯天薇淘汰国乒新锐刘诗雯,还是令东道主捏了一把汗。然而纵观世界乒坛,以冯天薇为代表的强力“海外兵团”仍是几张老面孔。新加坡女队主教练周树森和中国香港女队主教练李惠芬均表示:本队正在着力培养本土选手,以图缓解对“海外兵团”的依赖。这也是2008年“海外兵团”限令生效后,乒乓球项目发展的一个趋势。
国际乒联限令效果初见
由于中国乒乓球人才济济,相对于基数庞大的专业人群而言,代表国乒征战国际大赛、赢取名利的机会少得可怜。因此,近20至30年来,数以百计的中国球员赴海外发展,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绝大多数成了队中的绝对主力,并在世界大赛中不时“爆冷”给中国队制造麻烦。但国际乒联对“海外兵团”并不满意,认为高水平赛事中“到处都是中国人”,阻碍了各协会对本土选手的培养。
因而,国际乒联于2008年3月通过了对“海外兵团”的限令,并于当年9月实施。限令规定:年满21岁的选手若要代表“新东家”参加世乒赛或世界杯,必须在该国或地区定居,且在该协会注册满7年。
目前来看,限令已收到显著效果。近年来,中国选手“出走”人数增速急剧下降,“海外兵团”正呈现萎缩之势。而原有“海外兵团”也在逐渐老化,今年鹿特丹世乒赛上,“海外兵团”的整体成绩就明显下降。
此外,中国职业球员生存状况明显改善,也是“海外兵团”缩水的重要原因。原籍北京的美国队老将王晨认为,现今中国选手的成长环境已非当年可比:“他们有机会拿大学文凭和奖学金、参加国内联赛,过上富裕的生活,自然不愿离开。”
同时,近年仍有个别球员在未满21岁时走出国门。不过他们由于尚未成熟,水平有限,仍需打磨,并不能与成名后转投其他协会的老一代“海外兵团”相比。
亚洲诸强培育本土球员
在应对这一趋势上,实力较强的中国香港、新加坡等队已走在前列,着手培养本土选手。新加坡队的李思韵在去年青奥会上勇夺女单亚军,该国女队的沈凯欣和男队的庞学杰等也已在同龄选手中崭露头角。与新队同样曾靠“海外兵团”打天下的中国香港队,也已派出大量本土球员征战国际比赛的青少年组赛事,其中李皓晴两夺巡回赛21岁以下组女单桂冠,同为1992年出生的吴颖岚、管梦圆也有不俗表现。而日、韩多年前已将培养重心放在本国后备力量上,李相秀、丹羽孝希、石川佳纯等颇具实力的新秀已逐渐成才。
不过对于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现行体制并不利于培植新人。据周树森介绍,新加坡少年在初中毕业前基本是以健身形式接触乒乓球:“上完初中都愿意上名牌中学,很少有人想以打球为生。所以国内虽然有体校,但招到的并不是最好的选手。”李惠芬则很头疼小选手们的“档期”,称未满15岁的球员每周只能保证3次训练:“有时比赛会和考试冲突,我就让她们自己选择。”
当谈及老一代“海外兵团”的作用时,两位同样来自中国的主帅都予以肯定。李惠芬表示,由于帖雅娜、林菱们的到来,香港喜欢打球的人越来越多:“愿意打全职的本土球员也比之前多,尤其是男子。以前只有女队于国诗是职业球员,现在很多人争着打。”周树森也认为,只要个别人在世界比赛中取得较好名次,对整个地区的群众基础和青少年培养都是很大推动。
部分球队为奥运仍引援
另一方面,由于禁令不涉及奥运会,个别球队2008年后仍在引进中国球员,如新加坡男队今年引入了詹健、李虎等。而在亚洲以外地区,“海外兵团”的萎缩趋势则缓和得多。由于本土球员水平过低,即便引入尚未在中国打出成绩的选手,仍可在新协会“独霸一方”。
据土耳其队的华人主帅姜超介绍,该队共有4名原中国选手,其中两人是2008年后引进的,目标就是2012年和2016年奥运会。其中1991年出生的李良夫世界排名最高,为男单第75位。已定居土耳其18年,被授予该国体育“功勋教练”称号的姜超说:“土耳其的乒乓球群众基础不错,在乒协注册的选手有3000多人,参加国际比赛都是乒协和国家体委出资。”
同时不可否认,“海外兵团”的人数在欧洲同样在减少,这与欧洲乒乓球本身的萎缩“相辅相成”。盘点如今代表欧洲球队拼杀在世界赛场的“中国脸”,成绩较好的仍是一批老将:女将李佼、吴佳多、沈燕飞长期占据欧洲前3名;男队员则由于欧洲本土选手实力较强,陈卫星、何志文等“高龄”选手更显落寞。本报记者 王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