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是姚明正式告别运动员身份的第一天。当日上午,上海华山路的大鲨鱼篮球俱乐部里,“姚老板”翻出自己10来年前初入球队时填的表格,照片上的稚嫩少年惹来一阵笑声。如今,他已不必再去梅陇训练基地里挥汗如雨,“球场上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成功和快乐。现在,可以开始下一阶段了。”
退役转型
人要懂得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退役之后的转型问题?
姚明:仔细地考虑是从2009年开始,因为当时做足弓手术的大夫说,不能保证以后不再受伤,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2009年开始做一些事,比如姚基金、接手上海男篮。其实更早前,2006年的时候,网上不就风传我投资了一个网站。不过当时还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数字音乐比较新奇,我们想做些不一样的东西。
记者:退役后的转型,你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姚明:你需要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去影响别人,对我来说这都是新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球技,靠性格的感染力。我17岁念高二之后就没有正儿八经上过课,虽然社会也是个大学,但理论的基础还是非常重要。所以我需要加把劲,在这些方面多学习、多努力。
记者:为什么退役后没有选择做教练,而是成为俱乐部的管理者?
姚明:人要懂得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曾经总结过这个问题。我点拨过一些年轻球员,对他们说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我教你什么,不要因为我是姚明,我教的就是金科玉律,你必须从中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技术,要敢于改变你学到的东西,知道怎样去灵活运用。篮球运动员需要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法成为高水平的球员。
记者:这也是你运动员生涯非常重要的感悟吧。
姚明:我认为是的。篮球场上一秒钟里会发生很多事情,你没有办法问别人,只能靠自己。我自己的总结是“两头紧,中间松”。一头是基本功,这个东西要达到“数字化”的程度——基本动作应该非常规范。之后,你要知道怎样的技术是最适合你的,你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必须给自己留有空间。再往另一头,作为整支球队,就又需要去执行严谨的战术纪律。
未来目标
把上海队打造成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球队
记者:你说过,打球的时候会设定一个追赶的目标。做球队管理者,你设定的目标是什么?
姚明:我希望把上海队打造成一支具有开放、开阔思维方式的球队,一步一步走,最终打造成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球队。
记者:你现在是俱乐部老板,球队已经有世界影响力了。
姚明:那是因为我,不是因为这支球队。球队本身要有生命力。要有先进的管理体系,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球员愿意加入。还要有好的训练体系,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不仅是当地,很多很远的地方都知道这支球队,认为这支球队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记者:大家津津乐道一些运动员成功转型的例子,比如李宁、邓亚萍。你的转型,现在人们有不少期待。
姚明:李宁转型时,大家其实并没有期待他未来会怎样。这个社会,是需要靠人不断地去探索前进的。另外,大家看到了李宁的成功,可没有看到很多人还失败了。还有一点,不管转型是从政从商,首先都应该“从学”,你看邓亚萍去剑桥那么长时间,厚积薄发,现在才可以在你们那儿(人民日报)做搜索引擎。她也是运动员里杰出的榜样。
公益事业
我们除了为国争光,还能让别人感到温暖
记者:退役后做公益事业也是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姚明:我在(做公益)之前从来没有感受到,体育人会有这么大的社会影响,这是一种自豪感。我们除了为国争光,还有这样的价值,可以去帮助别人,让别人高兴,让他们感到温暖。球迷在电视里看我们,感觉那么遥远。(我们做公益活动时)现在那么近,虽然我们做的事很多是微不足道的,但效果更好。
记者:你觉得,自己的退役是否称得上急流勇退?
姚明:我还是挣扎了一下的。我这个腿,如果坚持,还可以打个两三年,风险就是重新受伤。你再受伤,再手术,过去两年大家还没看够吗?我知道,极限已经在那儿了,没有必要再硬去追求什么。
记者:现在你对未来的期待,会不会像你刚开始打CBA、NBA时那样的心情?
姚明:有一些相似,都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要从头开始。但从CBA到NBA,至少还有延续性,都是打篮球。这次则是进入完全不同的领域,你过去的经验没有直接的帮助,当然可以间接去总结,但主次不一样。现在主要是管理,然后才是篮球。压力很大。当然,我有信心。
(本报上海7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