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篮协新政堵死科比来华路 俱乐部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1年08月20日 18:4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篮协推出新政策,与CBA球队签订合同的现役NBA球员必须是自由球员,也就是不能在NBA还有未执行完的合同。另外,与CBA球队签订合同的现役NBA球员,必须效力满一个赛季,不允许在NBA联赛开赛之后返回美国。如此一来,之前传的沸沸扬扬的科比来华打球之路就被彻底堵死。

  以CBA的实力,能承受科比这样的豪华阵容么?CBA是被NBA大牌相中了,还是忽悠了?篮协新政,各家俱乐部买账么?

  就在两天前,《雅虎体育》透露,科比已经收到了来自中国的报价,CBA山西队给科比开出了超过150万美元的月薪。这几乎占据一支普通CBA球队一个赛季运营成本的90%。中国篮协新政一出,除了球迷们遗憾看不到大球星的叹息声之外,俱乐部老总们也许反倒松了一口气,不用为如何应对科比阵容发愁了。新疆俱乐部领队郭舰:

  郭舰:我们是支持的。新政出台以前,我们也是按照这个要求寻找外援。我们这样的球队不可能要短期的合同或者图一时的效应,本身我们找外援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会找适合自己的外援,至于是不是大牌,我们没有刻意要求。

  《雅虎体育》专家托德·菲福尔认为,科比就应该到中国联赛效力,在得知篮协新政之后,菲福尔在专栏中难掩惋惜之情。

  菲福尔:中国的CBA联赛出台了新的政策,我可以理解,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球员,但考虑到科比这样级别球员能为整个联赛带去的帮助,CBA的这个决策可真算不上聪明。如果有科比这样的巨星,CBA联赛的级别和竞争力都会明显提升,同时还有那恐怖的全队关注度。

  中国人掏钱,大牌球员来打球,球迷开心,球市火爆,这是最佳的状况。但很可能,事情没有想象的这么顺利。在外援方面比较谨慎的新疆俱乐部的观点是,像科比这样的球员来华喜忧参半。领队郭舰:

  郭舰:可喜之处是像科比这样的好球员,愿意来CBA打球,我觉得这是件好事。不管这个政策今后允不允许他来打球,合同最终能不能成,我觉得他能考虑来中国打球,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从队伍的长期建设发展来讲,我们不仅需要引进打牌球员,从长远角度来看,还是更需要考虑国内球员的发展、提升和提高。

  北京首钢俱乐部这几年成绩不佳,也少有称心如意的外援签约。首钢副总经理,也是联赛委员会委员袁超,从俱乐部的角度认为,并非球队不想签大牌球员,而是NBA大牌来华有些不现实。

  袁超:从操作层面来说,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签约外援随时可能走,临时找替补的球员可能来不及,中国球市可能也会因此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此外,外籍球员价格太贵,中国市场目前很难接受。

  CBA的大环境跟NBA确实没法比,在接待和比赛的环节上,外籍球员的要求超出我们想象,中国球员来比赛只有一个人,他们则会带一个团队,比如按摩师、体能师、经济人、保镖家属等,但是中国篮协规定国际比赛限定人数18人,超出人员的这些费用则要我们自己承担,确实很难承受。

  有人猜测,NBA球星纷纷转投CBA是为了以此为筹码,在NBA劳资谈判中占得优势。实际上,除了CBA之外,效力于开拓者的澳大利亚控卫帕蒂·米尔斯,以及雄鹿的土耳其前锋埃尔森·伊利亚索瓦都已经签约了土耳其联赛。

  CBA方面,除了此前传出的山西队签约科比,10月就可来华之外,其他俱乐部也有和NBA方面接触。袁超透露,事实上,很多NBA球员只是来华探路,实际签约的意向并不强烈。

  袁超:从我们现在接触到的NBA球员或者他们的经纪人的态度来看,他们只不过是派人来了解一下中国市场到底有多大承受能力,一连谈了几个都是这样。开始我们是很认真谈的,后来也只能你说我们听着了,再往深度谈的话,还没谈完我们就已经觉得不可能。

  据媒体报道,CBA联赛会议上拿出了一份108人的名单,都是目前NBA的自由球员,不在限制之列。其中就包括已经没有合同在身的易建联。但是袁超分析,鉴于目前NBA谈判还没有结果,是否是自由球员已经不重要了。

  袁超:这个合同到期的球员在NBA的网上有108个,这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份名单。于是有人就说,是不是这108个球员可以签约?有人提了这么一个说法,这些球员不愿意跟你签一个赛季,一旦NBA开赛,可以说,只有极个别的NBA球队可能会不要了,绝大部分还是要回到NBA去,跟NBA重新签约的,所以你说什么叫合同到期,所以后来提出一条,一签就是一个赛季。除了极个别的球员NBA不要了,这些球员基本上还要回到NBA,重新签约。所以,究竟什么是合同到期?结果最后就提出签约一签就签一个赛季。(记者舒晶晶 实习记者王舒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