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9月18日电 题:巡礼第九届民族运动会
杜再江 中新网记者 张伟
9月18日晚,熊熊燃烧了九天的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圣火,在贵阳奥体中心落下了帷幕。首次承办全国性综合型运动会的贵州履行了四年前的的承诺,举办一届具有浓郁贵州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民族运动会;同时也完成了对全国人民的承诺,以热情、周到、细致、温馨的全方位服务,把一个团结、奋进、开放、创新、自信的新贵州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这是一场盛大的 “民族文化盛宴”,这更是一场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接力赛跑。从祖先手中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和团结力量,在多彩的贵州高原得到了弘扬和彰显。
9月10日至18日,短暂的九天时间,在贵山之南,56个民族蹁跹起舞。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省份,一场血脉相连的民族盛会,在“2011”、“贵州” 这个时空的独特节点交相辉映。
从独具特色的兼具力与美较量的竞赛项目到精彩纷呈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表演项目,从中秋之夜海峡两岸同胞相亲相爱一家人到观山湖畔共同种下的民族同心树,从“微笑小屋”的无微不至到赛场内外的每一个关怀,从轰轰烈烈的“三创一办”,到贵州人实现比赛成绩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为了这场56个民族之约,4年来,贵州只争朝夕。
这是一场多赢的盛会。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事业在这里重新有了高度,正在奋起直追的落后贵州在这里加快了开放的步伐,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展示。
表演项目:精彩纷呈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纵观当下国内国际的综合体育大赛,把表演项目作为赛事的重要内容,鲜有这样的举措。然而,在全球化迅猛来袭的今天,这样的举措愈加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来自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田国祥主任告诉记者,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民族历史的全部智慧与文明成果,而且也蕴含着走向未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在世界日渐成为“地球村”的今天,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加入离开了传统的滋养,将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水之鱼,绝不可能得以生存,更不可能获得发展。
在本届运动会上,表演项目的参赛数量再创新高,188个来自全国各民族的优秀节目,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的阿娜多姿,令人难以忘怀。而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背后,却是散落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各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
瑶族的“但戈沙”(打猎舞)是贵州代表团选送的一个节目,一经在民族运动会上亮相,就获得各方好评,在本次运动会上获得了表演项目的二等奖。然而,在贵州省第七届民族运动会之前,“但戈沙”长期湮没在荔波瑶山的瑶族村寨里。
“如果没有民族运动会的舞台,这个独具瑶族特色的舞蹈可能消失了外人都不知道。”荔波县民宗局纪检组长蒙玲说。
和“但戈沙”一样命运的,不胜枚举。如果不是内蒙自治区选送的“波依阔”节目,我们可能只知道奥运会上的曲棍球,却不知道这是达斡尔族流传已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他们犹如散落在民间的一粒粒美丽的珍珠,需要有心得人去拾起,更需要民族运动会这个舞台给他们机会展示。”来自贵州民族学院的副教授杨世如,四年来一直忙碌在贵州筹办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岗位上,他认为当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民族运动会的舞台显得尤为重要。
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为55个少数民族展示本民族文化的最好平台。通过这个有效的载体,各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传承和发展,不少民族文化因此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维吾尔族的高空走钢丝“达瓦孜”就是在连续参加了多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后,才名扬四海的。如今,在“达瓦孜”第六代传人阿迪力的带领下,“达瓦孜”不断发展壮大,从表演、自身造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示之后自信,自信之后自觉,自觉之后促进发展——当前,各民族文化正通过民族运动会的舞台,实现其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竞赛项目:各民族交流日益密切
在本届运动会上,共设有16个竞赛项目,其中,独竹漂是由东道主贵州推荐的首次进入竞赛项目的运动。这些比赛项目,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都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化而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已有百年历史。如今人们在全国民族运动会赛场上看到的押加,已经有了完整的比赛规则。实际上,在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中,押加都是表演项目,1999年第六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押加才被正式定为竞赛项目。
在藏区,一到节假日,各地都举行押加比赛。平日农牧闲暇时,在牧场上、在田间,人们就以游戏的形式练习和比赛。四川代表团的藏族运动员多吉仁真告诉记者:“我本身是一个农民,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这次参加比赛很高兴,我很喜欢押加。我们那里过年的时候就会玩押加,每年都有。”
押加如此,其他竞赛项目也一样,同样来自于民间,来源于少数民族的生活,是各民族同胞的生活智慧结晶。
独竹漂是本届民族运动会的新增运动项目。发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原是当地人的水上交通方式,后来逐渐发展为少数民族的娱乐、比赛项目。它要求运动员脚踏直径约20厘米、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手执一根细竹竿为“桨”,左右点水、保持平衡、破浪前进,以耗时最少者为胜。“赤水独竹漂”已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比赛中,运动员赤脚踏在单棵楠竹或形似材料(即竹漂)上,依靠手里一根细竹竿(即划竿)为桨漂渡于水上,表现“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有着水上芭蕾舞的美誉。
作为贵州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项目的四个一等奖都被东道主摘走。贵州独竹漂项目负责人杨子说:“独竹漂是贵州的强项,因为我们太强了,加之参赛人数少,项目难以全面普及,未来的生存空间很狭窄,在第十届民族运动会中,不知道独竹漂是否还存在。”
这也是不少民族体育竞赛项目的命运。由于民族体育的项目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普及相对比较困难,有一些节目上过一次后,又被迫转为表演项目。
然而,越来越多的项目在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舞台上亮相后,引起了各民族同胞的喜爱,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在本次运动会上,就出现了很多原来某个少数民族推荐的节目,该民族无法在这个项目夺魁的情况。
板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荐的项目,2007年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首次被列为比赛项目。然而在本届运动会上,重庆队却成了最大赢家。
本届民族运动会板鞋竞速分为男子和女子60米、100米和2X100米接力以及4X100米混合接力7个比赛项目,广西、重庆、贵州等17支代表队参赛。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重庆队独得4个一等奖成为最大赢家,北京、海南、浙江分享3个一等奖,而原来推荐这个项目的广西队却未能在该项目折桂。
实际上,纵观本次竞赛项目的比赛结果,不仅是板鞋竞速,民族式摔跤、高脚竞速等多个项目都呈现出项目推荐民族无法获得最好成绩的局面。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样的结果很正常,这说明这部分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普及程度很快,这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
贵州,在办会中成长
在人类发展的长卷里,每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是一件鲜活的作品。贵州亦然。
在这件作品里,历史是贵州的记忆,文化是贵州的灵魂。故而,每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是独特且无法复制的。
贵州曾经的落后,如今的奋起直追,都是无法复制的。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到了贵州只能参考和借鉴,或者是启发。贵州的落后,有历史也有现实的诸多原因,而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大舞台,让落后的贵州得到了一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机会。
2008年4月25日,贵州省委常委会决定成立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筹备工作。“第一次承办这样大的体育活动,压力不小,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经验,尤其是缺少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经验,”贵州省委副书记、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组委会副主席兼执行主席王富玉说。
而在筹备初期,贵州省主要领导就向全国各族人民作出了庄严的承诺。
贵州省省委书记、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组委会顾问栗战书说,贵州把筹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确保把民族运动会办成热烈隆重、特色浓郁、团结和谐的盛会,决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重托,以优异成绩向全国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办好第九届民族运动会,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全国人民的承诺,也关系到贵州的声誉和形象。”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组委会主席赵克志说,我们一定要把本届运动会办成一届既有浓郁的贵州民族特色,又有现代化气息的民族体育盛会。
每一次的承诺,既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一次承诺,更是贵州领导人给自身的一种自我加压。因为谁都清楚,经济发展滞后、没有承办国内大型综合赛事经验的贵州,每一步的前进都显得多么艰难。
所幸的是,贵州人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在筹备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几年时间里,贵州人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总结,在筹备中成长。于是,我们看到漂亮的贵阳“鸟巢”,看到了日益变宽增多的城市大道,看到了整洁的市容,看到了逐渐注重文明细节的贵阳人,更看到了贵州正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的豪迈。
筑城九月,贵州人在爽爽的贵阳,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天,到了挥手告别的时刻,让我们铭记这一份民族友谊的美好,共同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共同期待多彩贵州在未来发展中交出更加美好的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