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布里蜕变记:正在成为CBA当中最受欢迎的外援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马布里蜕变记
种种迹象表明,北京首钢的外援斯蒂芬·马布里正在成为CBA当中最受欢迎的外援,没有之一
本刊记者/易小荷(文) 甄宏戈(摄影)
北京首钢体育中心的暖气设施不足以抵抗深冬的寒意,陆续到来的人们都蜷缩着身体,裹在厚重的衣服里微微发抖,即便在观看比赛时,他们也总像是连举起双手拍打几下也嫌会浪费热量似的,一派中国人的矜持和腼腆。
但是,当解说员说出“罚球”二字时,全场观众瞬间都扬起了头,硕大的外套纷纷发出离开座位的簌簌之声,解说员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想再重复一遍激动人心的“罚球”二字,可他的声音却已被淹没在一片“MVP”的叫声中。
在这种整齐划一、仪式感十足的叫喊声中,斯蒂芬·马布里施施然走上了罚球线,他的光头在灯光下格外地耀眼,粗壮的身躯包裹在写着3号的球衣里面,脸上又一次浮现出一丝镇静得近似诡谲的笑容。
时间凝滞了。
坐在记者席里的周赫,从巴特尔还担任中锋的时代就开始关注北京队,作为北京篮球队的跟队记者已是第7个年头,但马布里在这支球队所创造的奇迹却使他有些震惊:“从来没有一个球员像他那样,从媒体到球员到球迷,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他。”
从纽约到北京
大约三年前,纽约尼克斯队的马布里则完全享受不到这些赞誉。那时的名头是:独狼、自大狂、恶棍……2009年,美国《体育画报》公布了“谁是你最不希望与之成为队友的球员”的票选排名,参加投票的190名NBA球员中,有22%选择了“独狼”马布里,位居最不受欢迎队友之首。
事实上,马布里被誉为“纽约之子”,曾于2004年入选了美国男篮“梦六队”,2001年和2003年,他两次入选了NBA全明星阵容。尽管马布里在NBA取得过成功,可是有一点也很明显,马布里本人并没有得到外界的一致认可与尊重。在那些资深NBA球迷看来,他永远不可能像姚明、雷阿伦、巴蒂尔那样的好好先生,受到人们的热爱。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马布里总带着一种帝王般的高傲。一个曾经赴NBA采访过的中国记者描述,他曾主动跟走向更衣室的马布里打招呼,后者却完全视而不见。
因此,在第一次见到马布里之前,杨晨心里十分忐忑。作为山西队的翻译,他见证过其他外援的傲慢,更何况,这位CBA史上最大牌的外援,他之前只在电视机上看过。没想到,马布里登上了球队的那辆商务车,看到杨晨后,第一反应就是对他展开了笑容。“那个笑容特别地开朗,我心里所有的担心都一扫而空了。”
之后,杨晨亲眼见证了马布里在中国所造成的一连串轰动效应。另一位长年采访NBA的记者王猛说:“在NBA,不像在中国哪里都挤得水泄不通,但那些大牌球员的签名也是分场合的;然而在中国,马布里是有求必应,不管等在他面前的本子有多少。”
马布里却对此乐在其中,一年之后,他转会到北京首钢,杨晨惊讶地发现,马布里已经完全成了一个不拘小节、“与民同乐”的人。
这种“不拘小节”有时以人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比如,他会为来访的记者在厨房捣弄了半天,只为了泡壶功夫茶;比如,一次,杨晨开车去王府井的高档公寓接他去训练,马布里却拍拍他的肩,“把车放楼下吧,我们坐地铁去。”
其实,对于马布里来说,挤地铁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35年前,马布里出生在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贫民窟,家里共有七个兄弟姐妹。没有玩具,只有后院的一个篮筐,他一个人玩。贫民窟刚好是地铁起点站,马布里常常挤在地铁的人流之中去打篮球,就和在北京挤地铁一样。
从贫民窟驶向NBA的道路上,马布里曾经是场均20分、年薪2000万的NBA巨星。然而,这颗巨星最终在众口一辞的“独”声中离开了征战十余年的美国篮球。2010年1月,他签约中国山西中宇篮球队,谁也没想到,他会因此在中国展开另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
马布里说:“来到中国之后,改变了我人生的方向。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多以前得不到的东西,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别的球员能复制我的经历,但对我来说来到中国是一件幸事。”
他就像闲人马大姐的弟弟
篮球运动员常林的名字,这个赛季刚刚出现在北京首钢队的名单上。事实上,当他结束NCAA(美国大学体育总会)两年征战,经纪人问他回国想要选择哪支球队,他毫不犹豫地说:北京首钢。因为他的偶象马布里在这里。
第一天来报到,常林谁也不认识,只好默默地站在罚球线上练球。没想到,第一个走到他身边的人,正是他的偶象。马布里耐心地纠正他投篮的姿式,一遍又一遍,恨不得用尺子给他比好角度。
这不是马布里对他的一次“心血来潮”的关心。在常林第一次获得上场机会前,手机屏幕第一时间出现了这位偶像的微信:“你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不要怕,勇敢去打。”
在王猛看来,CBA的马布里,尤其是北京首钢的马布里,“就像是闲人马大姐的弟弟”。他不只做了很多在NBA没有做过事,也做了许多中国体育明星没有做过的事。
他去看北京国安的比赛,去看北京女排的比赛,他在英文《中国时报》上开专栏,甚至在J.R 史密斯(另一位到CBA打球的NBA明星)和俱乐部发生矛盾时,主动充当协调人。
2011年5月,马布里在结束CBA赛季返美三周后,突然又赶回了中国。
此行,他是特地回来参加他的翻译杨晨的婚礼,即使杨晨本人,也非常吃惊。马布里本人却觉得此行非常重要。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与杨晨相识的时期,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一个人初来乍到,对中国的一切,包括篮球,都感到陌生,是杨晨给他的帮助,使他渐渐熟悉了这里的一切,“这小子根本不明白,我不会错过这个时刻,他对我很重要。”
婚礼上,他念了长长的一段话,其中有这么一段:“这个国家,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人/相遇,然后彼此认为那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这很珍贵/对我来说,中国也是如此/我爱这里/因为杨晨/因为这个国家美丽的人们。”
美丽的人们中还有一位身患白血病11岁女孩范媛琛。大约一个月前,范媛琛父亲在马布里的微博上留言:“马布里和奶奶是媛媛最想看到的两个人”,希望“马布里能到医院看看她”。
没过几天,刚刚结束连续三场的客场之旅,马布里就在抵京的第二天来到了范媛琛的病床前。他给了媛媛一个长久的拥抱,并鼓励她争取早日回到学校,过上一个11岁女孩应该过的生活。临走时,马布里调皮地对媛媛说:“我还会再来看你的,”他指指周围,悄声说,“不带这些人(媒体)。”
Love is love
事实上,虽然曾是NBA巨星,马布里在NBA的经历完全不顺利。
自从19岁通过选秀进入NBA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多次公开与教练或队友发生矛盾,以及球场上“凭什么相信别人”的习惯,使他场上失败,场下失落。尽管他也曾在卡特里娜飓风时捐出100万美元巨款,但少年的轻狂掩盖了他更与人为善的一面。
十分了解马布里的记者王猛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马布里在NBA的故事。巴西小伙子巴博萨,千辛万苦入选了NBA,因为不舍得花钱,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场馆训练。一天,巴博萨结束训练后走出场馆,发现自行车不知被谁被塞进了垃圾筒,原车位上停着一辆崭新的奔驰车。一位队友走过来,把车钥匙往他手上一塞:送你的!
这位队友就是马布里。
马布里的右胸口刺着一句话:Two Souls, One Body(两个灵魂,一个躯体)。“或许只能这样解释,任何人都有两面性,但是他只有一个身体,他只能是他,而不会是别人。”他曾经这样解释。
然而,经历过胜利、辉煌、赞誉与贬损后,来到中国的马布里似乎找到了自己躯体内的另一个灵魂,准确地说,他彻底找回了对篮球的热爱。
据说,在做出到中国打篮球的决定后,马布里自己去休斯敦进行了几星期的体能恢复,为了以更好的状态面对中国球迷。
在CBA,经验老道的俱乐部总经理都知道,一个外援,尤其是大牌外援,几乎不可能指望他参加每场训练,更别指望他能够服从“中国式管理”。
加盟CBA后的头两个赛季里,马布里还保持在比赛中单打独斗的风格,代表佛山迎战北京首钢时,曾独得51分,但加入北京首钢后,马布里却改变了作风。在场上更多是做组织和串联工作,主教练闵鹿蕾评价:是马布里盘活了全队,让该队比以往有很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开赛至今,马布里不再像从前一样狂拿高分,却每场都是取胜功臣。他说:“我不在意自己的技术统计,那不重要,赢球才重要。”
更使北京首钢俱乐部副总经理袁超吃惊的是:马布里逢训练必到;出去打比赛,也和队员们同坐经济舱、同吃自助餐;赛前,马布里会在更衣室里给大家鼓劲儿;场上,他也竭尽全力地做着所有人的表率。“他是我见过和球队融合得最好的一个(外援),能看出来他是真心把自己当作集体的一分子。”
让队长陈磊印象深刻的则是另外一件事情。最近一场打佛山,马布里耳朵软骨折了,流了很多血,又缝了针,第二天开会时,问他能不能打,马布里想也没想回答:没问题呀,我肯定能上场比赛,我很期待这场比赛。陈磊记得,马布里的话说完,全场一片寂静,“很多只是因为小伤小病就不想上场的人汗颜啊!”
本赛季一开始,马布里就带领北京首钢拿下13连胜,创造了俱乐部历史的最佳开局,并为后续比赛奠定了基础。虽然最近赛绩不佳,但北京首钢仍然在CBA积分榜上排名第三。
CBA的马布里不再是“独狼”,而是“马求恩”“马政委”“马指导”;而马布里最爱说的一句话也变成了:Love is love。
在北京首钢篮球馆门口的小卖铺,穿着时髦的外企白领张小莉,一手拿着个汉堡,一边直言不讳地说:“我并不想看什么篮球比赛,我是来看马布里的。”
她没有看到,相隔不远,紧邻着球员出入口,刚刚结束比赛的马布里正快速地走向球队停车位。突然,不知道从哪涌来了大批球迷。马布里被“围攻”了,但他没有“突围”,而是半倚在玻璃门前,用一种极不舒服的姿势,在球迷递上来的本子上一一签名。
推搡中,一些人尖利的指甲划过他的手臂,他没有抱怨。他说:“妈妈告诉我,如果有人爱你,那是一种恩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