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世锦赛为何冷门多:低排名选手提前进状态
克鲁斯堡,是所有斯诺克球手心中的圣殿。英语中,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残酷的考验。
克鲁斯堡有一道魔咒。自从1977年世锦赛落户此地以来,还没有一位选手在首次夺冠后能在下个赛季卫冕成功。7冠王亨得利与6冠王戴维斯,都未能幸免。
魔咒仍在继续,考验接踵而来。这一季,资格赛选手大行其道。首轮战罢,16位种子选手已有8人出局,追平了1992年8人出局的最冷纪录。1982年世界锦标赛正赛名额确定为32人,从那时起赛事的赛制便已基本上得到了确定。为了防止冷门的大量产生,世锦赛在首轮就使用了罕见的19局10胜长盘制度,最终的决赛更是夸张地使用连打两天的35局18胜制。
残酷的考验,在于“小人物”高频率对抗后的沉积。一年到头12站PTC,外加最后的PTC总决赛,给了前十六强之外的选手更多的比赛机会。世界斯诺克的掌门人赫恩是个改革派,他的设想是:创造更多的赛事让球员们能够凭借斯诺克这份职业富起来。在斯诺克最盛行的那些年,一个赛季也只有五站排名赛。眼下让球员们能够挣钱的比赛多了起来。“8站排名赛,还有那么多PTC,打球的机会,或者说和高手们打球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战胜了五号种子墨菲跻身十六强的琼斯由感而发,“在球房里练球是一回事,通过正式的比赛来捶打自己的状态又是另一回事。我感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就在世锦赛之前,还进行了如火如荼的PTC总决赛。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排名十六之外的选手,已经提前进入了比赛状态。
就像是田忌赛马,一个正在状态的二等马,遇上了手感未加预热的一等马,比赛的结果便有了变数。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从上任以来便遭到骂声不断的赫恩,因此变革,在本届世锦赛上已赢得了冠军。
本报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