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女子拳击"广种薄收" 奥运资格赛竟无人参加
辽宁拳击走出了中国女子拳击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张毛毛,走出了第一个女子金腰带张喜燕,还走出了王亚囡、刘畅、陈莹、崔乔等众多名将。那么辽宁女拳为什么能够走出如此多的高手,却在女拳首次成为奥运项目时连本次在秦皇岛进行的女拳世锦赛暨奥运资格赛都无人参加呢?
辽宁女拳教父带队起步早
说到辽宁女拳就不得不说到沈阳体育学院,作为辽宁女拳的兵工厂,大部分从辽宁走出来的高水平的女拳手都出自沈体。
已年过七旬的何正方是沈体女拳的创始人, 1956他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沈体,担任拳击教练,这个上海人也从此在沈阳安家落户。
在1993年,时任国际拳联主席的乔杜里在一次裁判会议上宣布从1994年开始女子拳击可以参加国际比赛了。听到这个消息后,何正方很敏锐地嗅到了女子拳击的发展,他立即向校领导打了报告,申请成立一支女子拳击队。对于这个想法校领导很支持,但表示没有办法给课时费,并且要尽量不占用正课时间的场地。就这样,一腔热忱的何正方还是组建了女子拳击队,也是国内首批女子拳击队。
建队的消息在校内公布后,吸引了三十多名来自各个项目的女同学,她们有的是之前就比较爱好拳击,有的则是觉得新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可是练了才不到一个星期,队里就只剩下十多个人了。“那时候训练真是苦啊,起早贪黑,也没有训练服,我第一笔拉到的赞助一年才500元钱,但是就是这十多个人最后成了骨干,这其中就有张毛毛”,何老介绍说,张毛毛曾于2001年美国斯克兰顿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夺得57公斤级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子拳击世界冠军。
1997年,在何正方的积极努力下,第一届全国女子拳击赛在沈阳举办,当时参赛的只有56人。
直到现在,何正方仍然在为中国女子拳击的发展贡献着自己力量。本次比赛,何老也来到了比赛现场,承担着观摩3个奥运级别中其他国家队员的表现。
教练到队员的满腔热忱
一支优秀的队伍离不开良好的传承, 2001年,何正方退休后把女拳的教鞭交到了教练唐光大的手中,刚刚23岁的唐光大开始带领辽宁女子拳击开始了新的拼争。
运动员的生活,多数时间都是与教练、队友们在一起。在刘畅眼中,唐教练就像兄父一样和蔼可亲。“因为在之前的训练中脖子受过伤,所以每次训练之后,教练都会帮我按摩解压”,良师益友是刘畅对于教练唐光大的评价,“唐教练在训练中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地步,但在生活中,他又像朋友一样”。
拳击是消耗体力的项目,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姑娘们的伙食标准每天只有10元,张喜燕等冠军队员的标准也不过15元。队员们营养跟不上,唐教练便经常自己出钱为运动员买营养品。他还曾多次拿出工资给春节期间训练的运动员发压岁钱。
由于训练经费不足,训练和比赛的装备根本得不到保障,有些时候甚至影响了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教练多次自掏腰包为队员买比赛服。
在从小就挚爱拳击的唐光大看来,对拳击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人才交流锐减队伍实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流失是每一支出成绩的运动队不可避开的问题。人才大量外流一直是困扰辽宁体育的大难题,当女子拳击被列入奥运项目后,辽宁女子拳击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现在代表甘肃的崔乔、代表武警的陈莹等中国女子拳坛的名将都是从辽宁交流出去的运动员。
除了上述说到的女拳手,参加职业比赛而不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女拳手也算得上是辽宁人才流失的一部分。
王亚囡曾一度是81公斤级别的世界霸主,现在28岁的她正在澳大利亚参加职业比赛。
张喜燕也是因为参加了职业比赛而不能参加奥运会。
不仅包括运动员,世界女子拳击的舞台上也活跃着从沈体走出去的教练,张毛毛就在美国纽约职业拳击俱乐部担任教练。
张喜燕现在出山仍无人能敌
虽然沈阳体育学院走出了这么多的女选手,遗憾的是,辽宁女拳的丰产并没有换来丰收。本次在秦皇岛举行的女拳世锦赛中,中国女拳出战的十人竟没有一名是代表辽宁参赛的。
张喜燕曾在2007年世界拳击协会WBA超羽量级金腰带争霸赛中获得了拳王金腰带,成为世界拳击协会成立86年以来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创造了中国女子职业拳击的历史。
也正是这段职业经历让张喜燕不能参与到非职业运动员才能参与的奥运会中,目前,张喜燕正在河北队担任教练。
不过作为中国拳击史上的一姐,虽然今年已经32岁,但是张喜燕依旧是宝刀不老。何正方告诉记者,如果张喜燕现在能重新出山,在她参加的级别中仍旧是无人能敌。 特派记者 王冠楠
专题:2012伦敦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