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奥运不应是张琳的唯一
作为泳坛名将,张琳在国内拥有大量的“粉丝”,连续两天,张琳在济南奥体中心的泳池内表现欠佳,他本人还没有表示什么,他的“粉丝”却早已急得不行了。
这一幕其实早上今年4月的绍兴全国冠军赛后已经出现过一次,当时张琳状态低迷,有人上升到“张琳不去奥运,将是中国游泳界的损失”这一高度。张琳“粉丝”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尽管现在张琳成绩一般,但毕竟大赛经验丰富,到了奥运赛场上可能比年轻运动员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中国队夺得奖牌甚至是金牌——说到底,仍然是“金牌至上”的观念。
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数度呼吁在今后的大赛中淡化金牌,也不要把奥运会看得过重,金牌至上的观念还是很难一下子失去市场,比如羽毛球运动员林丹便直言“中国运动员很尴尬,只能在奥运会的舞台上来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而在此前射击、举重等项目的奥运选拔中,也总留下一些“尾巴”,而并没有像事先公布的那样“时间一到,水落石出,成绩第一,概不照顾”。
奥运会四年一届,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还在以奥运为周期进行整个体育系统内部的备战工作;奥运会是综合运动会,在一些体育发达国家的运动员看来,几乎每年一届的单项世锦赛更能代表竞技体育的最高水平……总之,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奥运会对于我们而言有特殊的意义,但尽管如此,奥运也不应成为衡量运动员、运动队贡献大小的唯一标准。回到张琳身上,他已经在2008年北京奥运、2009年罗马世锦赛上证明了自己,已经是一名成功者,即便不参加伦敦奥运会也不应该有什么了不起的。而如果张琳能在不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基础上,按照规律调整状态,在今后的其他世界大赛里游出好的成绩,那么他便不仅是英雄,更应是中国体育界认真研究、好好学习的榜样。李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