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乒乓球队包揽四金困难多 李晓霞成最不稳定因素

2012年07月10日 16:0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赛程更改及人数限制令中国队优势有所减弱,尤其是女单存在变数。

  国乒出手,谁与争锋?

  不过,随着单打名额的削减、单打比赛先于团体比赛的赛程安排以及参赛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稳等情况的出现,中国乒乓球队要想在伦敦奥运会继续上演大包大揽的伟业,难度不小。

  综合实力无敌难逢对手

  最近两年,中国乒乓球队以谁出征伦敦奥运会可谓绞尽了脑汁。最终,男队王皓、张继科、马龙,女队丁宁、李晓霞、郭跃脱颖而出。马龙和郭跃仅参加团体赛。而许昕和刘诗雯作为替补,也将前往伦敦。

  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首设乒乓球项目以来,在过往六届奥运会的24枚金牌中,中国队仅丢了4枚金牌。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队在世锦赛和世界杯等世界大赛只丢了一枚世锦赛女团金牌,其余金牌悉数包揽。

  此次参赛的队员中,王皓夺得2007年世界杯男单冠军、2009年世锦赛男单冠军;张继科在2011年包揽世锦赛和世界杯男单冠军。女单方面,丁宁在2011年与张继科一样,将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女单冠军收归囊中;李晓霞早在2008年就收获世界杯女单冠军,也是2010年亚运会女单冠军和2011年世锦赛女单亚军。

  男单的对手方面,主要有德国的波尔、奥恰洛夫,日本的水谷凖,韩国的朱世赫等,女单的对手主要有韩国金景娥,日本的福原爱、石川佳纯,新加坡的王越古、冯天薇,中国香港的姜华珺、帖亚娜等。与这些对手的交锋,中国选手近年来赢多输少。

  团体方面,无论是王皓、张继科、马龙还是丁宁、李晓霞和郭跃,都至少有两届世界杯团体赛的经历,除了2010年世锦赛女团意外负于新加坡外,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最近10年的所有团体冠军。无论是德国男队、日本男队还是新加坡女队,都无法在综合实力上与中国队抗衡。

  包揽面临三大障碍

  然而,与北京奥运会相比,伦敦奥运会中国队面临的困难更多。

  首先,北京奥运会后,国际乒联将每个协会参加奥运会单打比赛的资格,从原来的3个减为2个。北京奥运会,中国队的男女各3名单打选手在32强中分兵把守,容易形成合围之势。但在伦敦,如果有一名选手中途出局,中国队的夺金形势就会十分严峻,势必会对仅剩的另一名选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其次,与北京奥运会先比团体、再比单打相反,伦敦奥运会将单打置于团体前面。这样,分别作为男单一、二号种子的张继科和王皓,女单一、二号种子的丁宁和李晓霞,一上来就直接进入32强,没有任何的比赛可打,也没有团体赛的比赛作为热身。而对手们此前都已经打了两轮,慢慢进入了比赛状态。第三,团体赛中国队的夺金把握十拿九稳,在先拿下团体赛后,所有参赛运动员都已有一枚金牌在手,再打单打,心气足、心态也会平稳。如今赛程变动,一旦运动员在单打比赛中失手,很可能会影响到接下来团体赛的心情和士气。

  如果单打一切顺利,甚至男女单都包揽金银牌,那么,接下来的团体比赛将毫无悬念,士气正旺的中国队更不会给对手留任何机会。

  李晓霞是最不稳定因素

  在奥运会乒乓球的4枚金牌中,女单可能暗藏着最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李晓霞的临场发挥是中国队能否包揽的关键所在。

  李晓霞是目前中国女队中技术最男子化的运动员,但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也最不稳定。顺境时见谁灭谁,逆境时输得一塌糊涂。李晓霞的慢热也让人担忧,多次在关键大赛一上来就落后两三局,之后才慢慢扳回比分。伦敦奥运会女单比赛,李晓霞直接进入32强,对手都是已经打了两轮比赛,届时,身子还没热的李晓霞,能否迅速进入状态?这也是女队主教练施之皓所担心的。

  此外,李晓霞打削球手一直是个难题,一旦遇上削球手的死缠烂打,李晓霞还要稳住自己的心态。

  男单比女单要稳。王皓已经参加了两届奥运会,两次屈居亚军,这让他对冠军充满了渴望。尽管近期成绩不佳,但中国男队主帅刘国梁依然信任王皓:“他在参加过的5次世乒赛团体赛和一次奥运会团体赛中保持全胜,目前无论打法、年龄、稳定性还是能力、场上经验和稳定军心的作用,都要强于另两个年轻运动员。”

  张继科打法凶狠,且年轻气盛,心理素质极佳,越是大赛越能发挥,其弱点则是缺少奥运经验。

  张继科与丁宁都在去年夺得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单打冠军,如果能在奥运会单打比赛夺冠,将是用时最短的大满贯冠军。 羊城晚报记者 林本剑

【编辑:燕磊】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