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艺谋:北京奥运开幕式有遗憾 曾以为转播失败

2012年07月13日 08:2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这是一个盛夏的下午,窗外的阳光如荼,眼前的张艺谋导演依然神采奕奕,依然穿着带有北京奥运会LOGO的衣服。也许同是奥运人的原因,我们之间的对话是如此轻松投机。更多的时候,让我们彼此忘记这是一次采访,像是一对久别的朋友一起回忆往事……

  四年,转眼而过,恍然如梦。从北京欢迎你,到北京祝福你,北京奥运会越走越远,但永远清晰印在我们心间。伦敦奥运会在眼前,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触点,时而幸福,时而自豪,时而伤感,时而偷偷回望,用泪水,用微笑。

  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接受了我的采访,谈自己对伦敦奥运会的期待,也回望着那些难忘的奥运岁月以及那些还不为人知的秘密。

  建议伦敦奥运会 也要找个电影导演

  王平久:张导,您在关注伦敦奥运会吗?

  张艺谋:我很期待伦敦奥运会,尤其期待开幕式。其实,我还给伦敦奥组委提议过开幕式导演人选。

  记得大概在2008年,伦敦奥组委的很多官员来跟我交流。“张导,你给我们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什么建议?”我说,第一个建议是你们要找个电影导演,我就是例子。电影导演在转播和影像上有很多长处,各方面能力更综合一些;第二早点把场馆交给导演,鸟巢交到我的手里就太晚了,要不,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后来,伦敦奥组委宣布开幕式导演就是两位电影导演,一个是来自英国的史蒂芬·戴德利,一个是丹尼·博伊尔,不知这是否与我的建议有关。丹尼·博伊尔是个很好的导演,我没有见过本人,但非常喜欢他的电影,如早期的作品《猜火车》,后来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都挺棒。他很有才华,我很欣赏,坚信他做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错不了。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是怎样的?

  王平久:您想象中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是怎样的?

  张艺谋:肯定是跟北京奥运会不一样的开幕式。前阵子,我在一家媒体上看到几张图片,整个场地就像一个田园牧场,全是绿色的背景,很有英伦三岛的味道。我觉得这个想法特别好,不过当时第一反应是“这怎么撤场啊?”因为节目表演完了后,那些舞美道具马上都要撤下去。后面是仪式部分,如运动员入场式、奥组委主席致辞、国际奥委会(微博)主席致辞等,参加仪式的至少有一万多人。

  我也听说,这两位导演反复强调希望做的与其他的开幕式不一样,要有自己的特点。我觉得这点特别重要。

  期待伦敦奥运会的点火仪式

  王平久:对于您来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您最期待什么?

  张艺谋:很期待他们的点火仪式。

  我反倒认为文艺表演并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点火。怎样有一个独特的点火方式,如何用点火仪式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对导演来说,点火创意是最富有挑战性的、难度最大的。当年在北京奥运会的点火仪式上,我们费了不少的心思。

  我们的点火仪式也是经典

  王平久:您对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满意吗?

  张艺谋:四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觉得我们的点火仪式很好,应该能进入奥运会点火仪式的历史经典。

  北京奥运会无论是点火仪式,还是火炬样式等,国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思路和想法。我们也收集了大量来自民间的思想,打开门,走出去,与专家、老百姓等各类人士座谈,综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但更多的想法都是注重对本土文化的反映,而不是从奥林匹克精神的角度来诠释。

  我们参考了许多有关奥运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国际奥委会的意愿后,明白点火仪式应该从体现奥运精神上展开,不是意念的,不仅仅是文化的,更多的应该是体育的内涵,是一个运动员经过努力后,将圣火点燃。你现在想,李宁在鸟巢空中的跑道上跑了一圈,再点燃主火炬塔,不是特别能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吗?

  不夸张地说,迄今为止北京奥运会是技术难度最大的点火仪式,靠的是人传递,不是机械的传递。我不希望变成魔术点火,不希望变成点火表演。

  点火仪式在奥运会开幕式中太重要了。点火的成与败,关系开幕式的成与败,关系奥运会的成与败。如果在现场火没有点着,又面向全世界直播,那这届奥运会就惨败了。必须有百分百成功的把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有文化内涵。

  反正对我来说,点火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遗憾

  王平久: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留给您哪些遗憾?

  张艺谋:我给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打了一百分。

  至于最后的效果,我还算满意,但也有很多遗憾。

  今天要我说起来,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鸟巢早半年交到我们手里使用,在不增加一分钱费用,不增加任何东西的前提下,最后效果一定会更好。再比如那天天气,如果不是那种阴霾天,而是晴空万里,焰火就会更漂亮,人们的心情会更好。

  刚开始以为转播失败了

  王平久:说到心情,据我所知,那天晚上开幕式结束后,您的心情并不好,为什么?

  张艺谋:我认为转播失败了。

  当时我在现场控制室,就在击缶那个环节结束后,音乐总监陈其钢心急火燎地跑过来拉我的袖子,“你赶紧去看一看吧,转播不行啊,声音不好,音乐听不到。”我脑子“嗡”一下就大了,因为控制室看不到电视,只能看到现场,也不能离开那里。

  “转播不好吗?”我问陈其钢。哎呀,不行,你赶紧找找他们吧。到哪里找他们?转播车在哪里我都不知道,负责转播的中央电视台张晓海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就是陈其钢这样对我一说,“完了,完了”,脑子“嗡嗡”直响。但我当时强作镇静,强颜欢笑,因为开幕式还在进行中,也不能慌。

  直到凌晨三点,我回家以后很沮丧,非常清楚在现场只有几万观众,但电视前却有几十亿观众,如果真的转播不好,就完了。

  到天快亮了,我都还睡不着,觉得糟糕透了。一大早,大概六七点的样子,爬起来上网,认为网上一定把我骂死了,这下可完蛋了。上网后一看,大家反应还好,没有什么人骂,当时我还半信半疑。

  中午去奥组委上班,团队的很多人对我说:“导演,转播不错,境外的转播更好一些。”他们给我看了十几分钟通过网络下载的片段,没有中文字幕,拍得还不错,直到这时候我心里好像才踏实点,有了一点勇气再去看网上那些评论。

  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心情,让我印象很深刻。

  第一次彩排后很多同事失望了

  王平久:在看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次彩排后,奥组委很多同事表示过失望,您知道吗?

  张艺谋:我知道。

  第一次彩排之后,大家问我怎么会是这样啊?当时我就在下面看,自己倒是一点都不慌,因为我知道未来呈现的不是这个样子,也知道是大家期待值太高了。

  从申办奥运会到赢得奥运会举办,再到筹备奥运会,多难啊,人们的期待值特别高,我很能理解。那时候,其实什么都没到位,服装、道具、音乐、视频等等,所有的还是个非常简陋的草稿,搭出来让我们工作的、挑问题,还有很多地方都要调整。所以,大家看到那样的现场失望是难免的。

  也有很多同事给我鼓励。“相信我们的导演,一定会越来越好。”再后来,经历一次次彩排后,一次次修改后,越来越好。就像人打扮一样,越打扮越接近完美。

  喜欢“088”这组数字

  王平久:您喜欢“088”这三个数字,是因为这是北京奥运会开幕日,还是其他原因?

  张艺谋:“088”是我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队的称呼。每年8月8日,我们都有一次大规模的聚会,除此之外,平时还有很多小的聚会。北京奥运会后,我们一直没有间断联系,彼此感激牵挂。对所有的工作人员、参演人员,所有为奥运会付出过努力的人来讲,北京奥运会都是很难忘的经历,一条无形的纽带,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把大家紧紧连在一起。

  四年了,每一次聚会大家依然感觉特别亲切。可以说,这些风雨同舟的战友是我一生的朋友。

  记住了很多陌生又熟悉的脸

  王平久: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队主创您记得很清楚,您能记得多少普通的工作人员和演员?

  张艺谋:我记不了那么多,毕竟有好几万人。但是记住了很多很多张似乎陌生,又似乎熟悉的脸。

  记得在离开幕式还有三个小时左右,我到后台演员集结区看了一下,这也是开幕前的最后一次例行检查。那里聚集了一万多人,大家按部就班地在休息,我觉得那里的空气中的汗味弥漫着某种激动和期待,那种汗味让你心跳。

  我去了很多房间,用眼神与许多演员、技术人员打招呼。大家都很忙,都在做最后的动员。其实那个时候不需要我检查什么,我就是想去看一下,跟大家走近一点。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眼神,那么多的表情,都在我的眼里。

  今天,也许人们只记得几个人的名字,在这背后却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他们跟我一起浴血奋战好几年,默默无闻地做完工作后,默默无闻地走开。他们的爸爸妈妈守着电视机找不到自己儿子、女儿的身影,哪怕是一个背影也行。

  虽然不记得他们的名字,甚至从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与我彼此熟悉,在心里,在我们共同的舞台上,在奥林匹克的历史里。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才有无与伦比。

  不忍心看那些演员的表情

  王平久:如何面对开幕式被拿下节目的演员,您是亲自对他们说的吗?

  张艺谋:无法面对。

  记忆最深刻就是那个皮影节目,排练快一年了,临近时被拿了下来。自己心里很难受,不想面对。

  当决定要取消这个节目时,我们真的不忍心。为了回避这种痛苦,我们打报告给领导,想请领导最后决定。奥组委领导说,我们尊重导演组,尊重总导演的意见。国际奥委会的官员说,我们尊重张导的想法。

  宣布取消这个节目那天,我没去。自己实在无法对他们说出这个决定,是副总导演张继钢去的。即使这件事过去这样久,但还留在我的心里。一种愧疚,一些抱歉。

  在这里,我想对参与这个节目的人们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节目虽然被拿下了,但你们依然站在奥运的舞台上,为祖国,为奥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无与伦比是对中国人民的褒奖

  王平久:您怎么理解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无与伦比”的评价?

  张艺谋:我觉得这是罗格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用的词,是对北京奥运会的全面肯定。

  这个词翻译得非常好,我觉得特贴切。北京奥运会如此成功,是过去我们不敢想象的。这种成功是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一种标志,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一种象征,这种成功具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无与伦比是对北京奥运会组织水平的褒奖。

  无与伦比是对中国人民为奥运无私奉献的褒奖。对于我来说,只是无与伦比中小小的一分子,在我的背后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奥运是我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王平久:您如何以普通观众身份看《张艺谋的2008》这部纪录片?

  张艺谋:这部片子是导演莎莎在四年前拍的,她剪好后,我一直没有完整地看过,片子记录我在奥运期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每个情节,每个画面,分分秒秒都让我印象很深刻,留在我自己的心里。

  这种回忆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北京奥运会,属于一个时代,属于中国。

  北京奥运是我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一生恐怕也就这一次,是一段非常好的经历。这不是关于我的专业,也不是关于演出,也不是关于艺术,而是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人的精神,关于对生命的体验等等。北京奥运会是我一生的财富。

  作者简介

  王平久,著名策划人、词作家。1971年11月出生于湖北荆州。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策划组织了北京奥运会100多场大型活动。歌曲作品主要有《生死不离》、《国家》、《生命》、《接你回家》等。

【编辑:张笑蓉】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