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中:争金是运动员本分 中国综合运动会不多
资料图:魏纪中。
10天之后,伦敦奥运就将拉开大幕。奥运为何会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进入“后北京奥运”时代的国人,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伦敦奥运?在这种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面前,我们对于金牌数量的追求是否正在放缓……
带着这一个个问号,本报记者专访了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前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
76岁的魏老精神矍铄,在与记者交流时思维严密,口齿清晰,在他的眼中,奥运会就是人类世界唯一公正和平等的平台,为世界带来的益处和影响远超体育范畴。
谁都希望自己国家的运动员能站上最高领奖台。但这里有个正确的输赢观,确实不能唯金牌论,拿到金牌就捧上天,没拿到金牌就把运动员贬得一文不值。
奥运定位
这是公益活动,别想着“分红”
潇湘晨报:奥运会总被国人称为“盛会”,您如何理解奥运会的重要性?
魏纪中:奥运会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公正、平等的国际平台,我在这里用的是平台,不是舞台。因为奥运比赛是参与者真实的表现,而非表演。这个平台给予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完全平等的机会,大家可以公平竞争,这是目前唯一的理想平台。只有在体育领域有这样的平台,其他领域做不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平台,这是奥运会被全世界都认同的重要原因。
潇湘晨报:奥运会是大型综合性国际盛会,它的投入和产出比总是令人关注的。
魏纪中:奥运应被看成公益活动,基于奥运的市场开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际奥委会的原则是把来自体育的钱用到体育,不会把奥运赚来的钱“分红”。作为承办方,在投入时不应该盯着产出,产出也不应单纯被货币量化。
奥运心态
咱进入了该冷静就冷静的阶段
潇湘晨报:您认为伦敦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将有什么不同?
魏纪中:各届奥运会可以比较的地方很少,因为承办国的情况不一样,就像不能拿有13亿人的中国和只有几千万人的英国相比。伦敦奥运将会反映出英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英国人追求讲规则的竞争、有限制的自由,再加上欧洲经济危机的背景,这届奥运会在投入上受到预算限制,这会是一届“经济适用”的奥运会,不可能奢华铺张。
潇湘晨报:经历北京奥运的高潮,在您看来,中国百姓对伦敦奥运的热情是否会减退?
魏纪中:我想体育比赛的目的,不光是运动员相互较量、争夺第一,还有振奋情绪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的老百姓而言,我觉得应该是奥运前抱有很高的期待,奥运后保持平常的心态。全世界都关注奥运,每个人都是有国家、民族感情的,对本国运动员的期盼就凝聚了这种朴素的感情和情绪。奥运会之后,大家回归平静理性,我想中国百姓已进入这种该兴奋就兴奋、该冷静就冷静的阶段了。
距离7月27日伦敦奥运开幕只有10天时间,接下来,我们将正式踏入奥运节奏,为读者带来集中有力的伦敦之声。
金牌论
金牌,不该成为强加的硬性指标
潇湘晨报:有观点认为,我们过去太重视成绩,有唯金牌论的倾向,您觉得呢?
魏纪中:这个不能一刀切,要分不同的人、不同的层次来看。对于运动员而言,他的责任和意识就是要争取第一,他追求金牌属于自己的本分,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运动员的工作就是赢得比赛,所以,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说,追求金牌是必须的。
潇湘晨报:普通百姓作为观众,应该和运动员有不同心态吗?
魏纪中:对于普通观众和老百姓而言,他们重视金牌也是自然的,谁都希望自己国家的运动员能站上最高领奖台。但这里有个正确的输赢观,确实不能唯金牌论,拿到金牌就捧上天,没拿到金牌就把运动员贬得一文不值。
潇湘晨报:但是每次大赛之前,我们经常会听到“夺金任务”、“金牌指标”这类说法。
魏纪中:运动员自己或许可以这样自我要求,但体育管理部门不应把金牌作为目标任务、作为硬性指标来下达。体育比赛和经济发展不同,一枚金牌的归属不仅取决于我们运动员的水准,还取决于对手的水准。至于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责,应该是给运动员提供服务……
综合运动会
中国是大国,10个综合运动会不算多
潇湘晨报:国内有观点认为我国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太多了,您怎么看?
魏纪中:这个问题要两方面看,中国是大国,面积相当于大半个欧洲,一个省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人口也比欧洲多,有10个左右的综合性运动会并不多。有人认为综合性运动会带来铺张浪费等负面影响,这不是综合运动会导致的,而是执行层面的问题,不能把错归到运动会。
潇湘晨报:为什么不可以多举办单项赛事来取代综合性运动会?
魏纪中:单项赛事和综合性运动会有很大区别,前者对促进地方发展的作用很小,后者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很大作用。例如前不久结束的亚洲沙滩运动会,有人评论说,一届比赛让承办地山东海阳进步了20年。还有,北京奥运会为避免污染搬迁了首钢,当时带来了一些损失,但北京的经济结构因此得到了改良。
潇湘晨报:除了经济,综合性运动会还能带来什么社会效益?
魏纪中:综合性运动会带来的物质遗产或许会贬值,但精神遗产不会。例如,北京奥运会就培养了大批新型人才。
本报记者柳宝来 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