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才是根本目的
不知不觉中,陈若琳为中国拿到夏季奥运会的第200枚金牌。与中国实现金牌零突破时相比,奥运金牌似乎对国人的刺激正在下降,也许有人会问:“200金”能带给我们什么?中国从第1块金牌到第200块,一成不变的除了运动员付出艰辛努力,还有中国体育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后者才是“200金”带给普罗大众的最大贡献。
只要奥运会继续办下去,中国拿到“200金”是迟早的事情。我们对“200金”的惊喜,更多是出于速度的考虑。中国在1984年拿到首枚奥运金牌,张怡宁于2004年为中国拿到“100金”,从1到100,中国用了20年,而从100到200,中国仅用了8年。这8年当中,中国体育事业飞速发展,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体育产业化逐渐形成。可以说,每一块金牌的获得,都可以激发一部分国人的运动欲望。而为大型赛事修建的各种体育场馆,也给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健身之所。
北京奥运会更是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增强了全社会的体育意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被定为“全民健身日”,目的是希望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乐、健康地从事体育健身活动。
来看一组数据,今年全民健身日当天,广东省各地开展了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与活动506项次,参与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全省有485个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以上的每个数据均创历史之最。目前,《广东省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指导意见》正在修订及会签、征集各部门意见阶段,改规定实施后,将有更多的体育场馆免费或优惠向民众开放。所有人都无法否认,我们身边喜爱运动、开始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全民健身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毛泽东在60年前提出的,如今,这12个大字仍作为中国体育发展的任务与目的,高挂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办公楼上。200块奥运金牌见证了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对增强国民体质的推动,才是其真正内涵。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存在不均衡的弱点。中国200块奥运金牌中,跳水、举重、体操、乒乓球、射击和羽毛球六个项目贡献最大,共获得149块,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而三大球、自行车和艺术体操等项目,中国还从未染指过冠军。像三大球这种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出好成绩的项目,正是中国体育发展的软肋,也是推广全民健身意识中急需改革的方面。
或许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仍会非常重视金牌,不仅因为它能够振奋国人的势气,还因为今后取得的每一块金牌,势必为推动全民健身意识贡献一份力量。(彭博)
专题:2012伦敦奥运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