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排形势总结:列强纷纷崛起 里约需要转变思路

2012年09月17日 15:40 来源:中国体育报 参与互动(0)

  第三届女排亚洲杯上周末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落下战幕,这也意味着中国女排伦敦奥运周期全部比赛任务的结束,又一届国家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伦敦奥运周期四年里,中国女排经历了起伏与坎坷,有教训也有收获。在即将开始的里约奥运周期四年里,期望中国女排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转变。

  伦敦四年:理性看成绩

  伦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经历了三次更换主教练的波折,世界三大赛中获得了2010年女排世锦赛第十名、2011年女排世界杯第三名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五名的成绩。与前两个奥运周期相比,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周期中的成绩的确有所下滑,但结合这四年来世界女子排坛强队林立的发展趋势来看却并非难以理解。

  伦敦奥运周期,世界女子排坛的重心转移到欧洲和亚洲。欧洲强队越来越多,新贵土耳其、塞尔维亚和德国等队搅乱了世界女排大赛的格局;而亚洲排坛随着日本、韩国和泰国三队的崛起,让世界大赛的争夺格外激烈残酷。在这四年之中,世界女排传统劲旅中除美国队稳居世界三甲行列外,巴西队、意大利队、俄罗斯队在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三大赛中的表现均起伏不定,曾经的老牌劲旅古巴队甚至无法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在这种局面下,中国队在本周期后半程整体表现相对稳定,伦敦奥运会虽未能进入四强,但这一成绩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理性地看这四年,中国队在伦敦奥运周期中仍然保持着世界劲旅的实力和位置,并未被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甩开过于明显的差距。

  假设中国队在伦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把握住机会战胜日本队,那么中国队获得一块奥运奖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中国队在这四年确实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例如在人员使用上,由于2009年和2010年三换主帅,中国队的阵容未能尽快确定,客观上影响了整个备战节奏。例如在伤病控制上,虽然中国队没有如上一周期那样出现大面积伤病状况,但在2009年、2010年和2012年出现过惠若琪、王一梅等主要队员的突发性严重伤病,给队伍完成重要比赛任务带来了困难。这些教训是深刻的,需要中国队在下一奥运周期的备战工作中极力避免。

  里约四年:需要有转变

  女排亚洲杯的落幕即意味着结束,也预示着开始。在亚洲杯赛场上,曾春蕾、杨珺菁、米杨等一批年轻队员得到重用,她们所积累的经验将是中国队征战里约奥运周期四年的宝贵财富,她们代表着中国队未来四年的希望。

  目前的中国队奥运12人中,惠若琪和单丹娜年仅21岁、曾春蕾22岁,米杨和杨珺菁不过23岁。这些年轻队员在伦敦奥运周期中或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大赛经验,或在世界杯、亚运会等重大赛事的关键场次中得到锤打和磨练。在里约奥运周期中,中国队必然会经历一定规模的人员调整,但留下来的这些年轻队员位置遍布主攻、副攻、接应、二传和自由人,她们能够使得中国队在进行换血的同时保留住一个具备坚实实力的“骨架”。与中国队相比,未来四年诸如意大利、巴西、美国以及日本、韩国各队均将步入新老交替期,而中国队则有望在这次新老交替期里走在这些主要竞争对手的前面。

  人员组成能够继承伦敦奥运周期留下的财富,在技战术层面,中国队未来四年就不仅要继承,还要主动求变。

  中国队在伦敦奥运周期中尝试走高大化道路,在遭遇一些挫折的同时也承受了外界的较大舆论压力。然而高大化本身并没有错,高大化是世界女子排坛发展的趋势,即便日本、韩国这样重视“下三路”功夫的球队也会尽力遴选身材相对更高的新人。此外,我国国内各地方基层球队在基础选材上也早已走上高大化之路。可以预见,在未来四年,中国队的人员组成同样会保持“高大”,技战术体系也会围绕着“高大”二字来做文章,但能否主动求变,显然更加关键。

  未来四年,我们希望中国队能够在顺应世界先进技术潮流的基础上,尝试将以往取得成功的传统技战术风格有机地融合其中,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战术体系。在里约奥运周期的四年之中,中国女排教练组需要面临这样一个课题。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