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波首谈让球:利用规则合理 金牌是唯一标准
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16日晚做客央视一套《看见》节目,接受主持人柴静的专访。这也是他在伦敦奥运会后首次就国羽女双“消极比赛”事件作出回应。他表示:消极比赛并非自己所授意,而且他认为,“竞技场上,金牌是惟一标准”。
□李永波对话摘录
“太草率了吧,凭什么取消运动员的资格?我不明白。十年来国际羽联从来没有任何轻微地处罚过所有消极比赛的人。”
“有的时候会钻一点空子,就会觉得他们不会对我怎么样,要是其他教练他们肯定不会允许的,到我这边最多就是笑一笑,确实资格很老嘛。”
“如果是因为跋扈蛮横了一点,但是确实对我的队员能够起到促动的作用,我宁可这样做。竞技场上金牌是惟一的标准,惟一的。”
“博尔特跑到最后20米的时候,他不使劲跑了,他已经第一了,这是不是消极比赛?足球比赛已经出线了,我主力不上场,我全派非主力,是不是消极比赛?NBA的篮球比赛,还剩下最后10分钟,领先30分,垃圾时间全派替补上场,是不是消极比赛?都可以处罚的。”
谈奥运
没授意“消极比赛”
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小组赛中,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在与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的比赛中表现失常,引来全场一片嘘声。赛后,于洋/王晓理遭到各方质疑,称其“输球是为了避开队友”。随后,国际羽联以“消极比赛”为由作出取消其伦敦奥运会参赛资格的处罚。
事隔两月,李永波提起此事还是显得非常激动。“太草率了吧!凭什么取消运动员的资格?我不明白。十年来国际羽联从来没有处罚过任何消极比赛的人,没有任何轻微的处罚。”
他同时澄清,称“让球”不是他做出的授意。在主持人质疑“消极比赛是否现场出现”时,李永波说:“(让球)当然不是我的战术布置了,怎么可能呢?谁不知道这样对不起观众,对不起球迷,对不起羽毛球运动。怎么可能这样!”
李永波表示,按照他赛前的判断,韩国队为了在晋级后避开本国的另一对组合,应该全力争胜才对,可是对手的表现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李永波说,本应争胜的韩国女双竟然出人意料地抢着输球,就是为了让中国队的两对选手在下一轮比赛中自相残杀,即便这样一来韩国人自己也会提前进行内部“斗争”。“于洋/王晓理在场上的消极表现,只是因对手反常而随机应变地自己选择的战术,并不是我的授意。”
谈规则
钻规则漏洞很合理
虽然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李永波迫于种种压力曾就“消极比赛”一事进行道歉,但随着中国羽毛球队拿到全部五枚金牌,李永波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在接受央视《看见》节目中采访时,他更是强硬地反击称:“你制定的规则有漏洞,我钻规则的空子很合理。”
按照李永波的逻辑,羽毛球界消极比赛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汤尤杯等比赛中,外国球队为了避免和中国队碰面而消极比赛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韩国队和印尼队为了避免提前和中国队相遇,就用单打选手参加双打比赛,但这种行为却没有接到过任何处罚。
此外,他还列举了足球、田径、篮球等项目的“消极比赛”状况,并表示所谓的“消极比赛”并没有固定的方式,但其他项目从未就“消极比赛”进行过处罚。
作为名符其实的金牌教练,李永波将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出现的种种“丑态”,全部归咎于国际羽联以及奥运会羽毛球新规则存在着漏洞。“规则就是这样,我只是利用了一下规则而已,钻规则漏洞很合理啊。”
谈自己
金牌是唯一标准
在接受采访时,李永波毫不掩饰自己对金牌超乎寻常的渴望。
李永波在1992年奥运会带伤拼下一枚铜牌,这枚铜牌当时创造了中国羽毛球男队最好成绩,不过在他拿到铜牌回国后却没有人理会。“之前我受伤然后坚持,每天代表团会议都会反复把我这种精神当成一种教材在总结会上说。可当我拿到铜牌后再没有人提这件事。这种情况对我是一种打击,有时候就会想到底是为了什么,你只有站在冠军领奖台上那天才算成功,只要没拿冠军永远是失败。”
1993年,31岁的李永波接过了国家队教鞭,然而在一年后的广岛亚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夺得7枚铜牌而被称为“破铜烂铁”。那一年,李永波想把运动员宿舍的木头窗户换成铝合金的来抵御寒风,但连一分钱都找不到。此后,这位中国羽毛球队的总教练就开始了对金牌的追逐。
现年50岁的李永波20年里他培养出了73个世界冠军,拿到了16枚奥运会金牌以及20座团体奖杯。在李永波看来,一枚小小的金牌能够带来的有很多:“金牌看起来不大,领奖那一刻时间也很短,但它带来的东西太巨大了,你能想像多大它就有多大。如果你拿不到金牌就会带来对你所有工作的质疑。”
“竞技场上,金牌是唯一的标准,唯一的。”李永波的这句话,似乎是对他所作所为的一种诠释。
微博评论
@远牧师:赤裸而可怕的表白!争强好胜,不择手段,只要成功,不怕丢人,罔顾道德良知,蔑视普世价值!
@逍遥叹Cat:在我的眼里,这样的李教练很不要脸,看看韩国队回国后的果断行动,感叹唯成功论其实就是对待他人不择手段的毫无底线和对待自己肆意妄为的放纵心态。
@一炮手语录:诚然,金牌对竞技体育很重要,但体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争金夺银,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如果过分放大金牌的意义,体育不仅成了一种工具,也会成为功利的筹码。(高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