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商报:中国足球不配有豪门

2012年11月05日 10:16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在中国职业联赛短短的19年间,每一年都有俱乐部很享受豪门的称谓,每一年都有俱乐部愿意为自己帖上豪门的标签。这一枚听上去美丽,实则可能瞬间撕毁的标签。19年间没有一家俱乐部参加世俱杯;没有一家俱乐部夺取过亚洲冠军;也没有一家俱乐部完成不亏损的最基础条件;更没有一家俱乐部能在忽略成绩的情况下,有绝对稳定的球迷;甚至没有一家俱乐部能保持19年稳定留住一个赞助商———这就是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现状。

  从数据表现层面上来看,中国没有一家俱乐部配得上豪门的称谓,这就更别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别人的尊重。“各领风骚几年”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是尴尬的“广告足球”和“政府足球”的畸形产物。换句话说,19年以来,我们并没有真正按照职业化的规矩在运作职业足球。而这一切,并非都建立在俱乐部的过错之上,每一家俱乐部都很努力地学习国外俱乐部的经验,每一家都憧憬百年俱乐部的梦想。但残酷的现实是———经济环境决定了职业足球这个上层建筑的异常脆弱,甚至是连最基础的土壤都没有夯实。

  已故的中国职业足球之父马克坚曾告诉我,1994年的职业联赛是在仓促中上马。当时足协领导层均认为,进行职业足球联赛的准备工作和时机并不成熟,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联赛开始了。意外的是,联赛立刻又火了,而这样的仓促也为今后联赛的混乱埋下了祸根。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调研重庆足球俱乐部时,对中国职业足球曾有这样的定位———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时,老百姓解决了基本的吃饭、穿衣等问题后,就愿意拿出更多的钱用于休闲娱乐,包括观看足球比赛。这时,足球运动蓬勃发展,老百姓参与度高,企业投资足球的广告效应非常明显,球队自身经济上可以良性循环,投资者也会有极大的回报;但人均GDP几千美元的水平,足球运动的公众参与度还不高,单纯依靠球队广告收益还不能满足足球发展所需,因此,假球、黑哨、赌球等现象屡禁不止。

  这段定位,很准确地点出了中国俱乐部所面临的残酷现实。民营俱乐部在苦苦支撑,并以此换取其他利益。在其他收益好的时候,投入大一点,买的外援好一点,于是成绩就上去了;其他收益不好的时候,投入就小一点,成绩就降下来了,或者直接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国营俱乐部则在投资的摇摆中艰难前行,投入大了,成绩好,投入小了,成绩差。今年能打亚冠,明年可能就是保级。一家家就似大海里飘荡的孤舟,百年与豪门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豪门,我们还在路上!(张龑)

【编辑:刘通】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