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资深国字号队医感慨:中国康复治疗体系很山寨

2012年11月19日 11:15 来源: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上海女排资深的副教练,怎么会去做康复师、按摩师的工作,给队员做训练后的放松?抛开性骚扰事件本身,中国体育界暴露出的医疗康复保障体系极不成熟,专业人士缺位,也令人担忧。“我们的这个体系,还很山寨。”上海资深国字号队医孔民先生直言不讳地告诉本报记者。

  》观念缺失

  能给你配个队医就不错了

  2009年,姚明接手上海男篮做姚老板之后,给队伍带来的不仅仅是外援、教练,还包括自己在NBA时接受的康复理念——他带来了体能师詹姆斯·斯科特,配合队医一起工作。

  斯科特到上海队后,工作让队员们大感新鲜。他除了会兑自创的功能性饮料,训练的器材中还多了之前总感觉是女孩子使用的瑜伽球。“明显感觉体能储备做得很好了,赛后恢复跟以前相比,做得更专业更彻底,伤病方面比以前减少很多。”刘炜曾如此感慨。

  本报资深足球记者曾经受邀前往AC米兰做客,他终于解开了谜团:为什么那么多名将,能踢到37岁还状态良好、没有严重伤病,“最吃惊、最感慨的,就是队里对康复体系的配备,无论是人员还是器材,都是我在国内从未见过的。这绝对不只是场上受伤了给喷喷气雾剂那么简单。”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陈方灿博士说:“一支运动队正规的配备,除了教练员、科研人员和队医之外,还需要配备3种专业人才,即帮助运动员伤后恢复的运动康复师、协助医生和康复师工作的运动防护师、帮助有伤或者无伤的运动员提高体能和运动素质水平以增加运动员防伤资本的体能教练。”

  然而,这些先进的理念只存在于国外或者“海归派”。“我们配备一位队医的就已经不错了,而队医还身兼数职,恨不得看病、治伤、康复、按摩全部包办,”孔民告诉记者,“相比于国外,我们的康复保障非常落后,尤其是理念。所以,很多运动员在国外算是当打之年,在国内就只能无奈退役了。”

  由于观念的缺失,导致了专业人士的缺失,更导致了专业人士话语权的缺失。“国外很多职业队,只要队医说不能练,队员就必须停下来休息。”前中国男排主教练邹志华说,“而我们是教练说了算,有时出于比赛目的,没有尊重医生的看法。”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相关人士更是和记者说:“正因为专业人士的缺乏,才导致了我们很多运动队都完全是外行人士做决定,甚至把‘打封闭坚持上场’当成了美谈,包括刘翔这样的顶级运动员,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打封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伤处将毫无知觉,那跟腱断了,完全在情理之中。”

  》培训缺失

  这个行当里有太多滥竽充数的

  副教练当按摩师用,这在众多的运动队中并不新鲜,上海女排曝光性骚扰丑闻后,河南女排也曝光了类似的性骚扰丑闻,因此有人说,这些教练毕竟不是康复师、按摩师,也无需这些专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即使训练下来很累,只要不是非常必要,我是肯定不会让那些人碰我的。”一位已退役、现在在国家队任职的某项目运动队队员曾这么说,也说明曝光的女排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这当然跟人品有关系,但是,如果由从培训之初就有职业操守培训的专业人士来负责这些事,犯事概率应该会减少很多。“其实,即使是数量有限的队医队伍,也是良莠不齐,很多人基本是从‘滥竽充数’开始工作的。”孔民甚至开玩笑说,自己一开始也算是滥竽充数。

  那么正规的康复师到底是该如何“修炼”成功的呢?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康复系的余先生告诉记者,早年他的学长有去运动队做队医的,除了医学知识、生理生化、运动生物学等基本医疗知识,理疗、按摩、针灸都是必修课,“学习起来也很正统,这三种技能,都分别要学一学期,像按摩的手法,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有传统中医路线的、有西医放松路线的。”他的同学们,学习时都是拿同学先练手的。

  然而,很多运动队都只是让教练组客串按摩师。“我的同学,没有一个是去队里的,整个系前后几个阶段也都很少,去医院的康复科比较多,虽然康复是医学的三大部分之一,在国外很流行,但在国内就很没市场。”余先生说。

  而如今已经带出了不少学生的孔民认为,刚毕业的学生也不应该直接上手:“这不是很规范。其实,要做合格的队医或者康复师,除了正常的课程,还需要有相关部门的特别培训、在实践中先由老师带教。”

  》待遇缺失

  某体工队队医全部辞职

  一方面是有识之士期待更多的专业康复师、体能教练加入到运动队中,一方面是运动队根本留不住稍微有点想法和本事的人。“就像做队医,如果你自己开诊所,挣钱要比队医多多了,而且还没那么辛苦,你觉得做还有意义吗?”孔民说,这个团队的待遇很成问题。

  他了解的某体工队,原本招了不少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现在已经全部辞职走掉了,没有医师执照的康复专业学生,也都辞职了。“很多人去了社区医院工作,就因为在队里,普遍收入都太低太低。”他说。

  陈方灿也说,作为一名在中国体育系统的体能康复训练师,目前尚没有正式的职业称号和岗位,在运动队中没有正式编制,具有这种能力的人通常只能往科研教练和队医上靠。

  “总体来说,我们的投入不够,国外运动队、俱乐部你去一比较就知道,我们很山寨的。”孔民说。

  》行业展望

  总局有培训仍是杯水车薪

  曾出任刘翔医疗保障团队负责人的上海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陈世益,就说:“运动医学手术方面,国内与世界一流水平相差无几,但防护和康复的确相对薄弱。专门的康复场地、器材十分有限,从事运动医学康复的人才也很稀缺。一些队医失去话语权,也是因为专业能力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国内根本没有非常完善的培养体系!”

  陈世益的话,孔民也有同感。他曾去德国考察过,“德国的队医,赛季前都对负责的运动队定期检查,提出相关的建议,跟队里有联系。队里则常年有康复治疗师在,诊断和手术由医生做,纯粹物理治疗由康复师实施,这是比较完善的系统。但我们现在一个队医扔在队里,跟医院脱节,就负责运动员的看病,所以业务提高有难度。而且,一个人又要做医生又要做按摩师,队员的恢复很受影响。”

  他期待主管部门对现有人员培训,也期待能培训出更多的人,这正是陈方灿博士目前正在做的事。他现在在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工作,任退役运动员体能康复职业培训项目总监,他说,国家体育总局正在力图改善目前的状况。

  “体能康复训练师,这种人才在国外通常由运动员出身,同时具有物理治疗师(PT)和运动防护师(ATC)执照的复合型人才充当。”陈方灿说。基于这种情况,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尝试从退役的专业运动员中选拔出有志于此的学生参加1年到1年半强化职业培训。据统计,首期22名学员中,共有18名参与了11支国家队的伦敦奥运会备战工作,其中不乏金牌项目。而刚刚开学的第二期培训班又有19人获得入学资格。

  然而,相对于庞大中国体育系统来说,这样的培训杯水车薪,更多的是需要各地自行的培训,而这,跟观念重视有着极大的关联。记者 陈宏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