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协"禁言令"惹争议 俱乐部担心商业价值打折扣
近日,中国篮协正式向媒体发放了新赛季媒体手册。手册中,针对媒体对CBA俱乐部的采访事宜,篮协增设了两条限制条款:一、俱乐部官员、教练员、球员,未经俱乐部批准不得随意接受媒体采访。二、接受媒体采访时需本着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回答问题,不准公开发表对主办单位、裁判员及对手的评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条无厘头的“禁言令”,业内报以一边倒的叫骂声。这条新规,无论是对球迷的知情权还是公众监督权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约束与限制。而俱乐部花钱请来大牌们,在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前提下,商业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方方面面都在努力营造新赛季的热烈气氛,篮协却忙着让人噤声,其意图实在令人费解。
宁可踏步 拒绝变革
早些年李元伟在任期间,早就提出过服务媒体的口号,“不许对记者‘无可奉告’!”。现在来看,那也是CBA职业化发展最迅猛的几年。数年之后的今天,篮协服务媒体的成果已几近于无。在球迷要获知更多信息,联赛更加职业化的今天,在信息传播上横插一脚,中国篮协无异于倒行逆施。
上赛季开始前,中国篮协就出台过几项与媒体记者相关的政策,已经包括了诸如文字记者席由场边的媒体记者席,转移到观众席上指定区域;记者采访,需在赛前24小时向赛区组委会报名,否则不予接待等等。这些条款,让媒体与CBA联赛的距离越拉越远。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CBA联赛运行不透明,赞助商得不到真正的宣传回报,球迷看不到偶像动态,长此以往,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CBA品牌势必风光不再。
为何偏要逆势而动?原因并不难猜测,作为CBA联赛管理者,中国篮协生怕媒体过多介入,会给联赛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故而时刻摆出警惕的姿态应对。其实,这种对媒体的提防恰恰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面对联赛存在的种种不足以及外界的质疑,篮协很难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习惯性地回避问题,总想着“大事化小”,这种心态已经捆住了联赛健康发展的脚步。
啥都想管 太过严苛
这个赛季,在赞助商巨大的投入下,CBA联赛的日子好过了许多。篮协也表态,要让俱乐部参与分成。但即便如此,单靠球市的收益。大部分俱乐部仍是入不敷出。于是不少俱乐部花重金请来巨星,希望得到丰厚的商业宣传回报。但如果这些明星们被篮协管住了嘴巴,让他们仅仅成为一个沉默的路人,俱乐部投资人利益又如何保证?
新赛季CBA大腕云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吸引着球迷关注的目光。但按照篮协新规,球星说话得要俱乐部帮忙管住嘴,还得考虑到各方面因素,那俱乐部请来球星还有何用?球迷又怎样通过媒体了解偶像动态?篮协这条规定,无疑割裂了大腕球星与热情球迷之间的联系。让本应亲密无间互动频繁的两个群体,变得咫尺天涯互不往来。如果这个交流渠道被切断,联赛的繁荣也就无从谈起。像上个赛季马布里那样彻底融入中国的生活,并最终带队脱胎换骨的质变,也许会成为绝唱。
“赛事运作理念太陈旧了!无论是一场比赛也好,还是一个赛季也好,应该是一部跌宕起伏、结果充满变数的故事,故事里充满了竞争、计谋、爱恨、赞美和诋毁、胜利与复仇、虚虚实实等这些元素,才能最大化地吸引观众和媒体的关注。只说官话套话达不到这种效果。”NBA中国全球市场合作部经理来晓雷一针见血地指出。
年近十八 该成熟啦
新赛季,篮协为CBA联赛提出了“蓄力18”的口号,旨在通过各种努力,让第18个年头的CBA联赛更加成熟。不幸的是,作为衡量联赛成熟与否的标准,同媒体关系的处理,却丝毫看不出篮协的成熟。
“全都搞成官办模式了,篮协的人也就这点觉悟。职业体育说到底是一个娱乐产品,这是要把很有意思的都砍掉?”有网友调侃道。媒体同联赛融洽共存的例子不难寻,NBA中国赛期间,快船、热火都会拿出专门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没见过要请示教练,也没见过媒体对哪位球员抹黑。
问题的关键在于,NBA俱乐部在应对媒体方面都有过专门的培训,再加上双方本身沟通顺畅,所以不会产生太多嫌隙,反倒是抱着警惕心,最终闹得双方都不舒服,在这一方面,作为主管部门的篮协理应更大度一些。
“NBA联盟规定,球员和教练不得擅自拒绝媒体的采访,违者要进行处罚,而我们CBA却恰恰与之相反,联盟要为媒体,为球迷服务,而不是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独断专行,远离媒体和球迷的联盟是不会有前途的!我们CBA总是搞一些官僚主义,谈何进步?中国篮球任重道远!”微博上,一位网友语重心长地说道。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