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提供更多场地设施
如何建设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刘鹏指出,这既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关键。
“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保障基本、服务群众,”刘鹏指出,要立足基本国情,立足群众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需求,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立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使群众的体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坚持政府主导,牢牢把握公共体育服务的公益性质。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立法、规划、投入、监管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全覆盖。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必须准确把握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和特征,”刘鹏列举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具有的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一是公益性,由政府主导或支持完成,不以赢利为目的,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二是普遍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要求全覆盖,努力实现机会均等和最低标准的统一,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三是基本性,向全社会提供场地设施、活动指导等参加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保障公民实现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权利。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和标准与特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四是文化性,以多种方式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健康文明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刘鹏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力增强,国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和标准也需要及时适应群众体育需求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要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体育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将其融入体育发展与改革整体和大局。要明确认识到,开展好面向大众的公共体育服务,努力做好群众体育工作是重要基础、基本阵地。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为广大群众奉献精彩、高质的赛事精品,满足群众精神文化享受也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任务。同时,发展好体育产业,丰富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渠道和方式,满足群众多元体育需求,也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刘鹏特别强调,实践中,我们要防止片面、狭隘地理解不同的体育形态,防止将各个范畴的体育工作肢解甚至人为地对立,同时要厘清它们之间的定位和关系,使各项工作协调互动,并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与群众需求全面对接。要认真借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体育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和结构,建立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针对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体育资源总量不足,无论是物质还是服务产品都不能充分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现实,刘鹏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生产更多更好的体育产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有效扩大体育服务供给。要抓住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健全基层全民健身服务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以及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等重点环节,努力实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指标。在体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实现体育服务更加方便可及、发展更加均衡、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发展目标,注意加大公共体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努力扩大公共体育服务覆盖面。同时,还要充分认识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体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正视不同地区、人群体育需求分层化、多元化的现实,一方面重点加强体育服务的基本供给,一方面兼顾体育服务的多元需求。记者曹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