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坛CBA联赛最吸金 央视转播付费数千万元
独家报道
羊城晚报记者昨天从在佛山召开的“2012年全国竞技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获悉,CBA2012-2013赛季,联盟仅从赞助商那里就捞到了惊人的6.3亿元,成为中国体坛无可争议的第一联赛,其中包括李宁公司5年20亿元的“大手笔”。
23家赞助商“砸钱”CBA
CBA联赛始于1995年,比中超的前身甲A联赛晚了一年。从1995年至2001年,CBA联赛商业推广由美国国际管理集团(简称IMG)公司负责。IMG为CBA设计了冠名的商业方式,每年为中国篮协带来200万美元的赞助金额,按当时的汇率计算约为人民币1700万元。2001年,IMG与中国篮协解约,篮协随后成立了中篮公司负责CBA的商业推广,但市场反应冷淡,2002年至2004年,CBA联赛连续亏损。
从2005年起,中国篮协与瑞士盈方公司合作,合资成立中篮盈方公司,中方控股51%。盈方每年提供650万美元,作为篮协和各俱乐部的联赛运营经费。同年,安踏公司成为CBA的官方战略合作伙伴,赞助2000万元,成为CBA的头号赞助商。至2008年,CBA每年的赞助金额突破亿元。
据与会的中国篮协权威官员透露:今年,CBA联赛赞助商重新洗牌,李宁公司以5年20亿元的天价成为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到目前为止,CBA已拥有23家赞助商,共分四级。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李宁公司,每年4亿元;第二级别的官方合作伙伴5家,每家每年赞助金额为2500万元;第三级别的官方赞助商4家,每家每年赞助金额为1000万元;最低级别的官方供应商13家,每家每年赞助金额500万元。这23家赞助商合起来,一年的赞助金额达到了6.3亿元;与1995年约1700万元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
中超赞助金额不及CBA一半
中超的赞助金额有起有落,尤其是两次取消升降级,让中超的商业开发元气大伤。
1994年甲A起步,同样由IMG公司负责前5年的商业开发和管理。1994年,IMG付出一年120万美元的承包费,此后4年每年以20%递增。1998年,IMG和中国足协签订第二个5年合同,价码已提高近十倍。当时,IMG为甲A拉来百事可乐,第一年的冠名费达到1000万美元,并且每年递增10%。这份天价合同,让甲A成为当时的中国第一联赛。然而,由于中国足球假赌黑增多,舆论环境恶化,还发生央视一度拒绝转播甲A,打击了赞助商的积极性。2002年甲A落幕,百事可乐提前终止合同。2003年,盈方结束与中国足协的合作,联赛商务开发转由中国足协的福特宝公司运作。
2003年,德国西门子继赞助“中国之队”后,又接手了甲A的冠名权,费用降至500万美元,合作了两年。2005年,中超取消了升降级,冠名权无人问津而“裸奔”。2006年,爱福克斯与中超签订5年的合同,第一年赞助费用为600万欧元,以后每年递增10%;但最终总共只到账了60万欧元。福特宝公司在2006年年底终止了这份合同,并把对方告上法庭。
随后两年,深圳金威啤酒成为中超的冠名商,冠名费两年合计1亿元。
据统计,2001年年底和2004年年底两次取消升降级,让甲A和中超联赛损失了近7亿元;2005年,中超无赞助收入,净损失1亿元;2006至2008年,只有金威啤酒赞助冠名,净损失2亿元。其间,因层出不穷的俱乐部罢赛、退赛等,从2001年到2008年,足球顶级联赛损失超过10亿元。
去年,大连万达集团重返足坛,并以3年5亿元的投入与中国足协合作,其中包括两年半的中超冠名,每年费用约为6500万元。目前,中超联赛共有10个赞助商,每年加起来的赞助金额在3亿元左右,不到CBA的一半。
央视转播CBA付费数千万元
据与会的中国篮协官员透露,CBA以前是拿着钱求央视、地方电视台转播比赛;如今央视等转播CBA联赛则要付给CBA转播费用。这笔费用一年就达数千万元。央视转播CBA的场次也从以往的每周三场,增至每周四场。CBA的收视率在去年创出新高,据央视数据显示,上赛季CBA整个赛季共有7亿多观众。总决赛第五场,央视体育频道的收视率达到1.83点,平均每分钟有2300万人观看,均为今年央视体育频道转播赛事中最高收视水平。林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