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奥运瘦身或危及乒羽 名宿称剔除也难撼国球地位

2012年12月14日 11:18 来源:晶报 参与互动(0)

  晶报记者 钱擎

  据台北媒体报道,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将在12月19日从奥运会现有的26个正式比赛大项中剔除1个,变成25个固定大项,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都有可能成为被剔除的项目。

  据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委员吴经国介绍,项目委员会12月将先决定25项核心竞赛项目,并送交执行委员会在明年2月讨论,并于明年5月决定最后结果。未来奥运竞赛规模将固定在“25+3”的项目,25种为必办项目,另外3种就有可能离开或续留奥运。

  吴经国介绍说,目前有关被剔除的项目和新增加的项目传闻有很多,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现代五项和跆拳道都有可能被列为剔除的项目来讨论。据悉,目前新增的候选项目为:攀岩、空手道、轮滑、壁球、武术、滑水和决定联合申请的棒球、垒球。

  吴经国说,各种竞赛项目的去留,都是考虑竞赛规模、协会数目、比赛次数、裁判的训练以及比赛的公正性,还需顾虑到运动人口、电视转播效益等因素。

  □猜测

    乒乓球

    被剔除指数★★★★

  乒乓球项目1988年进入奥运大家庭,从汉城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中国队总共只丢掉了其中四枚金牌,拿到了24枚,四次包揽全部冠军。中国乒球的独大不仅让国外观众对乒乓球的兴趣减退,国内比赛转播收视率也在下降。

  更可怕的是,该运动已几乎成为中、日、韩三国游戏,欧洲国家除了德国,也鲜有高手出现,最初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和中国的刘国梁、孔令辉抗衡的局面,再也没有出现过。2000年加拿大人沙拉拉成为国际乒联主席后,出台了21分制变11分制、无遮挡发球,以及无机胶水限制令等针对中国队的改革,但并没有撼动中国在世界乒坛的绝对优势。

  跆拳道

    被剔除指数★★★★

  1988年,跆拳道在韩国汉城奥运会上首次亮相,1994年,国际奥委会表决通过了跆拳道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总的来说,历届奥运会韩国队得金牌较多,但中国队、中华台北队、墨西哥队、西班牙队、土耳其队、阿根廷队、意大利队也有拿过金牌。

  羽毛球

    被剔除指数★★★

  羽毛球是1992年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自1996年葛菲/顾俊拿到首枚金牌后,中国羽毛球队表现越来越强势,在伦敦奥运会上更是包揽了五枚金牌,但在女双比赛中爆出的消极比赛风波,一度让人们担心是否会对羽毛球继续留在奥运会中产生不利影响。目前世界排名前十选手中,除中国外,还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丹麦、韩国、日本、德国等国选手,也是大部分集中在亚洲。

  现代五项

    被剔除指数★★

  现代五项是由“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人顾拜旦先生发起创立的项目,191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一直由国际奥委会直接管理,1948年交由国际现代五项联盟管理,现有94个协会会员。2000年悉尼奥运会还增设女子现代五项项目,奥运冠军多被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瓜分,在欧洲深受欢迎。

  □声音

    乒坛名宿姚国治:

    剔除乒球也不怕国球地位不动摇

  乒羽有可能被剔除出奥运会的消息一出,身在北京的乒坛名宿姚国治立即给国家乒羽中心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求证,但对方并不知道该消息。姚国治随后告诉晶报记者,以前奥委会也开过类似会议,乒乓球也曾站在危险边缘,但最终留在了奥运大家庭,“即便退一万步,乒乓球不幸真的被剔除,也绝不会撼动它的国球地位,也不会影响它在群众体育中的普及和发展。”

  姚国治是我国成立的首届国乒队主力队员,成立首届国乒青年队时,他身担主教练重任,他还是邓亚萍伯乐,曾带出10多位乒球世界冠军,见证了建国初期至今,乒乓球的发展历程。他深刻感受到,建国初期的奥运冠军对中国意味着“振兴中华”的精神力量,有着强烈的政治意义,但如今,人们早已开始淡化金牌、淡化锦标,“乒乓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老少皆宜,因此即便不是奥运会项目,也会在全面健身中继续发展。”

  姚国治坦言,对于竞技体育而言,乒乓球目前的观赏性的确随着竞争性降低而下降,国际奥运会出于某种考虑,确有可能将其剔除,但在群众体育层面,乒乓球发展是越来越广泛的。“更重要的是,国际乒联拥有215个会员,比羽毛球、跆拳道、现代五项等项目都多,说明它在全球普及得很好,奥运会中国包揽金牌,但并没有阻碍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老百姓喜欢乒乓球,这些都会是奥委会考虑的因素。”

【编辑:燕磊】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