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报:罚麦蒂对CBA职业化意义不大
“快说!沙师弟!它又怎么了?”
“北京赛区DJ被封口了,他不准说‘这是哪儿?北京!’麦蒂批评裁判,也被一顿猛罚。好多人在谈这事儿呢!”
记者写这么个评论开头,不知道会否被总编罚款:写评论你当写故事呢!没点职业素养!外行!
若真如此,记者当叫屈:谁让咱们搞成的职业体育,总透着那么点儿伪职业的劲儿?真的,伪职业,构成联赛的一切要素,概莫能外。
无论是红火的中超还是CBA,还是相对中庸的排球、乒羽,观众很容易就把自己当上帝,球场看台上轻则撒泼骂粗,重则动手打架甚至攻击球员、工作人员。“骂我球臭可以,骂我家人算什么?谁能忍受?”不止一位球员这么说。而拿矿泉水瓶子砸DJ、砸队员的女排球迷,更是让人觉得他纯粹是来闹事的。甚至,“这是哪儿?北京!”这话被禁虽然有关方面遭到广泛批评和质疑,但冷静想想,里面那语气和潜台词,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但是,来球场,尤其是来中超、CBA这样对抗激烈的赛场,观众原本就带着“发泄”的必然要求,给己方加油、让对方崩溃也是观众的天然属性,我们谴责观众过火的行为,却更需要谴责只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者。英超也有足球流氓啊,可人家就有法律规定,一旦扔东西,警察立马介入,而且这观众会被永久禁止入场!听听,是不是比咱们的“罚××赛区一万块”更有震慑力?
管理水平的低下,导致了“伪职业联赛”的存在。管理方都没有一个有效而完善的规章制度,总是在事件发生后就事论事地处罚,而且总是隔靴搔痒地处罚,对于联赛的职业化本身,又有多少意义?就比如麦蒂事件,罚完裁判罚麦蒂,你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平衡不是职业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营造一个健康、激烈、火爆的职业联赛,观众需要管管手、管管口,管理者也需要自身站站正,能够理直气壮地说出个1234。你的联赛这几年是火爆了,但美国的NFL那么火爆,人家球迷请巫师给对手扎小人,也没见拿个水瓶子去练“飞镖”的。去考察人家的职业联赛,钱花了,也得干点正事儿不是?
(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