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反腐焉能虎头蛇尾
农历新年后的第3个工作日,中国足协不惜加班将反腐处罚决定公之于众,12个俱乐部与58名涉案人收到了迟来的罚单。消息传开,拍手称快者有之,冷眼旁观的亦不在少数,相比虎年之初勒令成都谢菲联、广州医药两队降级的强硬立场,改走温柔路线的足协将反腐收官演绎为不折不扣的“蛇尾”。
剥夺冠军、终身禁赛,这两条冷酷的词汇确能表明足协对待足坛反腐的态度与决心,但是包括申花、鲁能在内的全体涉案俱乐部“只罚不降”,甚至花个100万就能“消灾”,如此尺度不一的判罚标准难免会激起成都与广州两家球会的不满。“罚款不痛不痒,罚分难形成威慑。”谢菲联俱乐部在声明中质疑足协的做法“可能会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前景起了反作用”。
之所以造成判罚不一的争议,是因为足协依据的《纪律准则及处罚办法》在2011年经过了修订,这也给日后的顺势而变留足了余地。成都与广州只能感叹“判不逢时”,在他们当年适用的版本中,违规“不正当交易”的处罚结果只有降级一项,但现在多了罚款、扣分,以及数罪并罚的选项。此外,当初处在风口浪尖的足协急于“杀鸡儆猴”,赶在法院宣判前施以降级的极刑,如今却学会了“综合考量行为发生时的历史环境及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现实”。
如果是在韦迪任内,足协的“从轻发落”或许不会遇到这么大的舆论阻力,偏偏新掌门张剑是一个与体育政策法规打交道的行家,没有任何理由给人留下“不给力”的话柄。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张剑的保守姿态究竟是个人主张还是形势所迫?如果是前种假设,他的法律背景是否只会沦为孤芳自赏的摆设;如果是后者,“换汤不换药”的悲观论调或将继续纠缠踌躇不前的中国足球。
上月底,在讨论如何处罚涉案俱乐部及人员的内部会议上,这位刚刚履新的足管中心主任提出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采用具体的纪律处罚办法,做到有理有据。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张剑的真实想法是希望涉案情节严重的申花与鲁能双双降级,但这个意见遭到足协内部大多数人的反对,只得作罢。被查出向足协官员、裁判行贿的鲁能幸运逃过一劫,申花也只是象征性地交出了2003年的末代甲A冠军。相比操纵比赛、涉嫌非法赌博的恶劣行为,无论扣分还是罚款,缺乏威慑力的处罚无异于隔靴搔痒。
在中国,许多行业的怪现状喜欢用“国情”说事,足球也不例外。对于足协的处罚决定,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是——涉案俱乐部数量众多,全部给予重罚势必伤筋动骨,影响联赛的稳定与发展,同时稍见起色的足球环境也会被遭到破坏。然而,在建立与联赛相关的健全法律法规前,宽恕罪恶更像是一次自我放纵的冒险。近年来,国际足坛的赌球案件屡禁不止,谁能保证隐匿在国内联赛中的私欲与贪婪不会死灰复燃?
以意大利联赛为例,2006年的“电话门”终审将尤文图斯判为降级,一时震惊世界足坛,但由于监管机制不到位,去年又有多家球会陷入了“新投注门”的丑闻事件。这现象足以引起中国同行的警惕,尽管足协提出了“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信息沟通和反赌长效机制”,但就其自身层面来说,落实管办分离,完善联赛制度才是当务之急,多管齐下,力求从根本上杜绝“假赌黑”的丑恶现象。
本报记者 黄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