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登山界乔丹"21次登顶珠峰 退休表示:我恨登山

2013年05月29日 08:51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曾21次登顶珠峰的夏尔巴向导阿帕

阿帕在登山途中

阿帕儿时的照片

阿帕被犹他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现在生活在美国的阿帕本是尼泊尔夏尔巴族人,在过去几十年中,他曾21次带领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有“超级夏尔巴人”、“登山界的迈克尔·乔丹”之称。不过阿帕表示,自己一直都很讨厌登山,于是在退休后来到美国,在一家塑料厂当起了清洁工。鉴于阿帕在登山上的成就,美国犹他大学近期授予了他荣誉博士学位。

  现代快报记者 李欣 编译

  12岁

  开始登山谋生

  阿帕两个月大时,他的母亲带着他在喜马拉雅山上遇到了雪崩,他从母亲的怀里掉了下去,却大难不死。这算是阿帕跟喜马拉雅山传奇缘分的开始。他后来21次登顶珠峰,成为历史上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人——尽管他从未将登顶珠峰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

  阿帕的父亲在他12岁时去世,为了挣钱阿帕离开学校,当了雪山搬运工,他常常要扛上比自己的体重还要重的货物,在雪山中穿行。阿帕表示:“夏尔巴搬运工的工作非常危险,常常我们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明天,不过为了养家糊口我们毫无选择。当时我得到的薪水很少,很多夏尔巴人死在雪山上。”

  1996年

  幸运“逃过一劫”

  1988年,阿帕开始在珠峰上搬运货物,1990年5月10日,他作为罗比·豪尔、加里·鲍尔、皮特·希拉里的夏尔巴向导,在人生中首次登顶珠峰。从那以后,阿帕曾22次带领登山队攀登珠峰,成功登顶21次。阿帕的登山理念很简单,他认为“珠峰一直都在那儿”,保证登山队员和夏尔巴向导的安全更为重要。

  1996年罗比·豪尔再次组织珠峰登山队,但阿帕没能参加,他的妻子让他帮助家里盖房子。罗比的这次登山成为悲剧,他和其他7名登山者在登山24小时后全部遇难,造就了珠峰历史上最大的登山灾难。

  阿帕表示:“1996年我原本是要加入罗比的登山队的,但我的妻子让我在家帮忙盖房子,她救了我的命。如果我去了的话,估计会遇到险情,在珠峰上你无法预料自己能否在灾难中幸存。”

  2012年

  带队征服喜马拉雅山脉

  2012年,阿帕成为了首位成功带领登山队走完1700公里长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向导,并且提前20天完成了任务。1953年5月29日埃德蒙德先生登顶珠峰,成为世界上首位登上珠峰的人,他跟阿帕是好朋友,他去世后骨灰被送上了珠峰峰顶,这次行动的登山队就是阿帕带领的。

  结束登山生涯后,阿帕建立了“阿帕夏尔巴基金会”,致力于帮助尼泊尔政府发展珠峰登山事业,帮助数以万计的夏尔巴人提高生活水平。

  阿帕表示:“我跟埃德蒙德先生见过很多次,我们有着特殊的情谊。他曾每年前往尼泊尔,甚至帮我们建立学校,他帮了我们很多,将学校、诊所、医疗带入了尼泊尔。”

  退休后

  赴美当清洁工

  现年51岁的阿帕已经退休,他离开了尼泊尔前往美国,这位曾经的“登山界迈克尔·乔丹”现在在美国一家塑料厂当起了清洁工。由于阿帕在登山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美国犹他大学近期授予了他荣誉博士学位。然而阿帕表示,自己一直都很讨厌登山,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

  阿帕表示:“我是在给年轻人让路,也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犹他大学授予了我荣誉博士学位,这对我来说非常荣耀,我很高兴自己能得到承认。我也很自豪能成为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人,有很多人一次都登不上呢。珠峰保佑并养育了我。”

  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电影制作人塔米·布拉德肖正在拍摄纪录片《喜马拉雅之虎》,该片以阿帕的登山生涯为主题。在接受布拉德肖采访时阿帕表示,适应美国生活的确有不少困难,但现在是时候结束登山事业了。

  阿帕表示:“我搬到了美国,在尼泊尔,我们去买食物就得长途跋涉3个小时,但在美国我们家附近就有杂货店。当然美国的生活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适应,比如我得学会开车,因为我不能去哪儿都步行。”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