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奥男篮让国家队压力山大 场均防守能力超冠军

2013年07月04日 15:38 来源:中国体育报 参与互动(0)

  本届斯坦科维奇杯原本并不在国奥男篮的赛事计划当中,不过由于本届斯杯分为兰州和广州两站,所以中国篮协将第一站的参赛机会留给了范斌率领的国奥队。最终国奥小伙子们2胜3负排名第三,这个成绩对于这支年轻球队来说完全可以接受。当然,国奥队参赛的初衷是锻炼队伍,从5场比赛的过程来看,这个目的无疑是达到了。

  斯坦科维奇杯是国际篮联一级赛事, 国奥男篮很少能够参加如此高级别的比赛,他们最近一次的正式国际比赛是作为亚锦赛预选赛的东亚锦标赛。范斌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强调,对于任何一位队员来说,参加斯杯这样的比赛都是难得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队员们也很珍惜。

  正是基于锻炼队伍的目的,范斌在5场比赛中并没有使用一套固定的首发或主力阵容,而是最大限度地给所有队员上场的机会。全部比赛下来,段江鹏、翟晓川、孙桐林相对来说出场时间比较固定的球员,但场均也刚刚超过20分钟。其他队员即使在某场比赛中没有太多出场机会,但到下一场便会获得充分锻炼和展示的时间。尤其是曾令旭、田桂森、常亚松3位首次披上国字号战袍的后卫球员,尽管第一次站到国际大赛舞台上难免犯错,但范斌还是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比赛结束之后,范斌认为,相比之前的四国邀请赛,这几位新入队的球员都有了进步。还有来自北京金隅队的常林,相比翟晓川、段江鹏、葛昭宝等已经在CBA崭露头角的队友,常林不仅在国奥队资历不深,甚至在北京金隅都少有出场机会,但是这次斯杯,常林场均得到了17.6分钟的上场时间,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特点,既锻炼了水平,同时也被更多球迷所注意。

  在并非最强阵容的情况下,国奥男篮在本次斯杯的整体表现还是令人眼前一亮,打出了自己的技战术风格,同时也看出主教练范斌对这支队伍的打造。球队的防守体系很有模样,而且强度非常高。面对经验丰富的阿根廷、对抗强硬的澳大利亚、基本以国家队班底出战的尼日利亚等劲敌,国奥队场均将对手的得分控制在了61.6分。即便是对阵本站冠军澳大利亚队,也只让对手拿到了64分。速度快是国奥队给人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包括阵地战中传导球速度快、球员跑位快、反击速度快,依稀可以让人看到范斌时代的国家队的风格。

  不过,失误过多和不够稳定是国奥队在本次斯杯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对阵阿根廷和德国,全队的失误次数分别达到了26次和25次,另外3场也都在15次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和几名后卫都是临时征召有关,另一方面年轻球员在比赛中还是有些紧张。不稳定则主要表现在进攻环节,最典型的是对阵尼日利亚队的最后一节和对阵阿根廷队的第一节,国奥队都只得到6分,但是他们在另外3节的发挥都不落对手下风。范斌表示,年轻球员还要学会如何在全场比赛中保持心态和技战术的稳定性。

  斯杯第二站的比赛将由杨纳基斯率领的国家队出战,朱芳雨在观看了国奥小兄弟们的比赛之后,表示“压力很大”。实际上,国家队和国奥队之间的确存在互相竞争的关系。早在国奥队组建之初,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就表示,两支球队要形成良性竞争关系,随时有可能互相交流。比如今年两队集训时,很多球员就兼有国奥队和国家队双重身份。东亚锦标赛之后,郭艾伦、王哲林、李慕豪等队员也都调入了国家队。而在参加本次斯杯的球员当中,段江鹏、翟晓川之前已经有过国家队经历。通过像斯杯这种比赛的锻炼,相信很多国奥队员将会逐渐具备与国家队队员“抢饭碗”的能力。

  不仅在球员交流上有关联,国奥队和国家队在战术理念以及球风上同样存在关联。比如两队都强调防守以及场上作风,国奥队的年轻人在本次斯杯展现出的激情和血性与国家队一脉相承,可兰白克·马坎甚至在拼抢时撞得颧骨骨折,不得不提前返京接受治疗。而有些战术上的相异之处,两支队伍也可以互相借鉴,比如国奥队在比赛中展现出的速度,至少最近两年在国家队的比赛中很少见到。当然,目前杨纳基斯的国家队还在磨合当中,中外教练在执教风格上也各有特点,二者之间同样也可以通过交流相互促进。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