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全运会既熟悉也陌生
暑热无踪,东北天气已凉,走在辽宁全运会的媒体村中,有熟悉和陌生两种不同的感觉交织。
说熟悉,是因为全运会以媒体村的形式接待记者已是第二次。4年前的山东全运会开创先河,这次辽宁全运会媒体村,开发商还是4年前的那一家,媒体村的环境、格局、设施等,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对于大赛而言,为外来者营造熟悉的感觉,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提供标准化的工作环境和运行流程。媒体村解决了接待容量的挑战,也使得媒体运行更为简捷,同时还带动了城市开发。这样的经验传承,对于全运会来说,自然有积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运会的运作标准已渐渐有了模样,一方面,这是借鉴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经验;另一方面,全运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合拍。为四面八方的参与者提供“熟悉的环境”,有助于大赛的顺畅运行,意味着主办者对办赛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求得事半功倍之效。
说陌生,则是因为不同的东道主都希望在全运会的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全运会首次来到东北,辽沈大地有着深厚的体育底蕴,全运会希望在辽宁开创新的气象,辽宁希望借助全运会实现新的发展,如何相得益彰,人们期待着辽宁全运会带来别样的感觉。
全运会办到第十二届,走过54年。这样一个参赛人数、规模、设项等和奥运会几无差距的综合性大赛,其特点却不能仅从规模上来观照。在熟悉与陌生的交织中体会传承与创新,是全运会的“一体两面”。对全运会举办价值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从提升城市影响力,到助推城市建设,再到反哺民生、着眼全民,这些理念,虽然在历届全运会上都有体现,但侧重点毕竟有所不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的发展到达一个新高度,但之后的挑战并不在于是否面临着“下坡”,而在于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找到柳暗花明的新路径。作为中国体育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全运会无疑需要承担这样的使命。
专题: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