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沈阳全运50亿巨资项目沦为观光工具 被批面子工程

2013年09月04日 11: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8月15日,作为十二运重要配套工程的沈阳市浑南新城现代有轨电车正式开通运营,从沈阳桃仙机场前往市区的宽阔马路上,行驶在路中央草地上的有轨电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频发的交通事故和缓慢的车速,很快让沈阳人对有轨电车的好感大幅度下降,而建设有轨电车系统,不过是沈阳近3年来为举办全运会实施的重大工程之一。

  巨资建设却沦为观光工具

  和4年前的山东全运会一样,本届辽宁全运会也专门为参赛人员建设了“全运村”。地处浑南新城的全运村,被宽阔的马路环绕,路边绿树成荫,路面干净得几乎没有一片落叶,身居于此的参赛人员不会不被浑南新城优美的环境打动。然而,这座新城对于绝大多数沈阳人来说,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从沈阳奥体中心前往机场的有轨电车2号线上,记者遇到了一对母子,母亲是带着孩子来满足一下乘坐有轨电车的新鲜感的,“瞧这里的路多宽啊,绿化也很好,比我们住的市区环境好多了!”这位母亲向记者感慨,“但这里交通不便,除非拥有私家车,才有可能买这里的房子。而且这里房价太高,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能住得起的。”

  浑南新城现在到处可见新建的工地,受“这里将成为沈阳新的行政中心”的传闻影响,这里的房价直逼市区。定位为高档楼盘的“全运村”已经对外销售,均价达到每平方米9000多元,而沈阳市区目前的房价最高为1万元左右。

  母子俩像游客一样,坐在有轨电车上欣赏着浑南新城的街景。车外行人稀少,车内乘客寥寥,途径的多个站点均无人上下车。有轨电车慢悠悠地前进,车速明显不及旁边疾驰而过的汽车。总投资近50亿元建设的沈阳浑南新城有轨电车系统,本以快捷为最大的卖点,但实际时速仅为23公里左右,这使得有轨电车失去了自身的最大优势。沈阳有轨电车开通半个多月来,已发生多起交通事故,一名有轨电车乘务员向记者表示,频发的交通事故让司机更加不敢提速。

  “华而不实”、“面子工程”,不少沈阳市民对有轨电车的态度从好奇变为诟病,而抨击的矛头最终指向了全运会。

  自2010年以来,沈阳为举办全运会进行了一系列市政工程建设和城市整治行动,在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市民的抱怨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为办全运,沈阳人煎熬了3年

  以节俭为最大特色的本届全运会,大幅度压缩了办赛开支,新建体育场馆数量仅占全部场馆数量的21.4%。但减少新建体育场馆,并不代表市政建设的费用降低,依照沈阳赛区组委会提供给记者的材料,“沈阳市委和市政府从2010年开始,用3年多的时间,围绕把城市功能做强、城市形象做亮、城市环境做优的要求,启动实施了快速交通系统工程、城市道路整修工程、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公用设施保障工程、重点地区改造工程、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和惠民便民建设工程等8项工程。”

  三年时间里,沈阳改造了一二环路,新建了三四环路, 整修了城市主干道和全运会场馆周边道路691条,对火车站和机场也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此外,还有城市供水、供气、供电的升级和城市绿化、景观的改造等。

  如此众多的市政工程集中在3年内实施,整个沈阳城俨然成了一个“大工地”,多位当地市民向记者表示,为了举办全运会,沈阳人度过了充满拥堵、灰尘和噪音的3年,这让人不堪忍受。

  全运会给城市带来了超前发展的机遇,但这种发展方式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

  “我没感觉沈阳全运会给我的生活带来明显改善。”一位在市中心上班的沈阳市民向记者表示,“城市交通依旧拥堵严重。而且,3年来集中进行大规模市政建设,给市民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

  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中,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面子工程,也开始引起了市民的关注,最典型的,就是市民对耗巨资建成的浑南新城有轨电车系统的质疑。

  在城市硬件升级的同时,沈阳为迎接全运会也在加强规范经营、环境整治等城市软件水平的提升。但这却被不少市民形容为“苛政猛于虎”。2012年七八月间,沈阳曾爆发引起全国关注的“关店潮”。据一位经营小超市的店主回忆,当时,沈阳全城的小饭店和小商店全部关门,导致市民吃早饭和买菜的地方都没有。起因却是沈阳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市大检查行动,任何被查出有问题的商家和摊贩,都可能面临高达3万~10万元的罚款,以至于所有的小商小贩都人心惶惶,只能选择关门。“关店潮”严重影响了沈阳市民正常的生活,沈阳市政府最终发布消息,要求各级政府严格依法行政,保障经营业户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营秩序。这才止住了“关店潮”。

  奇怪的是,当记者向沈阳市有关部门提出“如何看待市民对全运会产生抵触情绪”的问题时,沈阳市有关部门给记者答案却是,从来都不知道市民对全运会有抵触情绪。

  举办地城市建设无需被刻意放大

  自全运会实行“申办制”以来,已有江苏、山东、辽宁三地成为全运会“东道主”。全运会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运动盛会,得到了举办地的高度重视,从城市改造到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无不希望实现超前发展。资料显示,2005年江苏办全运会的总投入达到1600亿元,2009年山东全运会的总投入2000亿元,2013年辽宁全运会的总投入尚未公布,但即便赛事运营方面的费用大大降低,举办地市政建设的投入依然不可低估。

  在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看来,举办大赛和市政建设之间并不矛盾,为办赛事而进行的提升城市环境的努力无可厚非,但究竟花多大代价去进行市政建设和环境整治,是需要统筹考虑的。

  政府不要花纳税人的钱去办赛,而是应当提供机制和政策,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去办赛。但现在,全运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有限的,不要以为办一次全运会,就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明显的提振作用,政府为此进行的高昂投入和社会动员所能取得的效果很可能会低于预期。

  “中国有多少人会从全国各地跑到辽宁来看全运会?”何文义说,“其实是很少的。中国人的体育运动习惯尚未形成,这也决定了全运会的赛会经济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如果没有那么多人前往全运会举办地,东道主花巨资进行市政建设,尤其是交通方面的建设就没有取得明显的效益。从城市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很多市政建设都是必要的,实现城市建设的超前发展,这也成为全运会举办地经常提及的全运财富,但超前发展是不是一定比循序发展的效果好,仍需要就事论事,特别是有些领域的超前发展,往往会给城市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和冲击。

  相比起全运会对举办地城市建设方面的被刻意放大的作用,倒不如让全运会承担起引导中国人养成体育习惯的角色。

  “全运会举办地有多少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得到改善?有多少青少年在培养运动兴趣上得到帮助?又有多少人因为全运会去理解和接受了体育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何文义表示,这些是当前中国社会最为欠缺的,也应该是全运会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最应该发挥的作用。

  本报沈阳9月2日电

【编辑:金鹏飞】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