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日报:全运会门槛如何搭建

2013年09月06日 15:2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探索全运会的改革发展如何纳入更多元的社会力量、如何为自身前行注入新的时代动力,就不能不考虑到活跃在全运会大门内外的2.7亿名职工和2.6亿名学生。如此思考,也可以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提供更具开放性的思路。

  行业体协参加全运会重在展示,助推群体氛围

  十二运会共有38个代表团参赛,上届全运会的参赛代表团数字是46个。“消失”的8个代表团,都是行业体协。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一些行业和企业在社会改革过程中进行了调整,行业体育协会的队伍和参赛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有些作为全运会参赛单位已经没有实际意义,有些不具备参赛条件的就退出了。”

  2010年,体育总局曾向各行业体协下发了一份类似“全运准入门槛”的通知,规定参赛代表团必须有自己的训练基地、专职教练员配备等,一些无法达标的行业体协也因此被“自然淘汰”。实际上,上届全运会中,不少行业体协的运动员就来自省市体育局的“交流”,自身已无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体系。

  本届全运会,还有3家符合标准的行业体协组队参加,分别是火车头、前卫和煤矿体协。煤矿体协主席戴璐强说,全运会是一个有着社会综合影响力的平台,“煤矿”的大旗出现在开幕式上,对于广大职工有着独特的激励作用,也有利于本行业群体工作的开展,“开幕式一亮相,我就接到50多条短信。”

  戴璐强同时担任全国20家行业体协联络组的组长,他说,行业体协的发展重点大多集中在全民健身领域。现在只有火车头、前卫体协还在中长跑、拳击、跆拳道等项目上延续着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体系,仍会尽力参加全运会。

  大学生体协申请组团参加全运会,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相对于众多行业体协而言,大学生体协参加全运会的意愿显得更为迫切和现实。

  大体协常务专职副主席杨立国说,校园有着最广泛的青少年基础,大学是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渠道之一,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优秀选手,“各行各业都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组团参加全运会?”

  1985年,体育和教育部门曾召开座谈会,确定了大学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基本方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宋尽贤回忆说,当时两家曾有口头约定,大体协不单独组队参加全运会,“主要考虑便于调动各省组团的积极性。”但时移势易,体育的发展格局需要吸纳更多力量,学校体育的综合资源优势不该被忽视,其培养理念和环境更是对专业体工队模式的有益校正,这也是近年来“体教结合”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原因。

  事实上,全运会从来不缺大学生选手的身影。第一届全运会就有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运动员参加。本届全运会,清华大学有十几名田径和射击队员在各省市注册参赛。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说,学生选手依然在校学习训练,但多了一个专业队的“注册身份”,“可以使他们有机会多参加高水平比赛,这些省市也会给学校提供一些训练费用,弥补不足。”

  清华大学“化整为零”的参赛方式是目前大学体育和全运会之间唯一被认可的“桥梁”。杨立国说,经过近20年发展,学校体育已经形成了体育人才一条龙培养体系,但到了全运会这个国内体育的最高层面,却遇到还无法打通的“政策瓶颈”,“我们曾多次表达组团参赛的意愿,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全运会应成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的平台

  体育社会学者卢元镇认为,大体协组团参加全运会,“是体育改革的一把钥匙,可以深入推动体教结合,也可以推动现有体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再发育。”宋尽贤则认为,全运会的改革应有发展眼光,既要立足国情,也要从一些体育强国的模式中有所借鉴。

  美国体育的根基就扎在校园之中,根深叶茂。奥运会上,来自大学的运动员占了美国代表团的2/3。校园中,体育有着浓厚的氛围并积淀了文化底蕴,和职业体育一同构成了美国体育的基本框架。

  曾在德国留学多年的刘波说,德国体育以俱乐部为细胞。比如,德甲著名的勒沃库森俱乐部,除了足球还有十几个项目,主要由拜耳制药提供赞助。勒沃库森田径、手球等俱乐部的水平都很高,曾培养出奥运会冠军。俱乐部有上万会员,一般会员需要交费,高水平选手则有工资和赞助。不同级别的俱乐部遍地开花,相互间赛事频繁,夯实了德国体育的竞技和人文基础。

  无论是校园还是俱乐部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在国家没有多少财政投入的情况下,既满足了大众对体育的日常需求,也实现了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无缝衔接。

  全运会以行政区划为基本战略格局,从计划经济时代沿袭而来。“集中精兵”是优势,但相对封闭的运转体系也造成了和社会的脱节,并形成了利益固化。“社会化”其实是体育的天然属性,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的龙头,全运会的门槛该如何搭建,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这是全运会改革立足当下,更面向未来的真正考题。

【编辑:金鹏飞】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