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界人士给东亚运转型支招
中新网天津10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临近尾声,意味着距离首届东亚青年运动会已不远矣。东亚运动会联合会名誉主席霍震霆14日在受访时表示,目前除了已确定2019年举办东亚青年运动会,其他细节还需与各国家及地区商讨。
记者采访到一些相关体育人士,他们普遍认为东亚运动会“年轻化”符合潮流所需,这种水到渠成的转变将使东亚地区长久获益。
谈转型契机:赛事密集 给青年舞台
“区域型运动会一般至少有两重目的,一是为更大的区域比赛像亚运会、或世界比赛像奥运会及其他单项世界比赛做准备;另一方面为该地区内体育比较欠发达,或是体育水平还不是挺好的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提供参赛机会。”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说,频繁的比赛挤压了东亚运的生存空间。
现年77岁高龄的魏纪中曾相继参与了1986年汉城亚运会、1992年北京亚运会、2008北京奥运会及国际、国内举办的多项世界锦标赛的筹办工作。
他认为东亚运动会“带来了快乐,用这种正能量去消解负能量”。他亦注意到东亚运动会一届届都是“年轻化”,所以改为东亚青年运动会不是突然转向,而是水到渠成。
“体育发展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培养出年轻的选手,青年选手拥有更长的运动生涯,举办青年运动会更可看出一个国家在未来4年的水平,对今后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体育发展有推动作用”,他说。
中国香港代表团团长霍启刚坦言,体育要想获得长期、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着力培训一支年轻的梯队,改革之后的东亚青年运动会恰能提供竞赛平台。
谈设项细节:年龄灵活 要因地设项
有记者询问霍震霆有关2019年首届东亚青年运动会的申办情况和设项考量,对此他表示一切还在商谈,未能透露更多细节。
根据已通过的《东亚运动会改革提案》,东亚青年运动会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原则上在14至18岁之间。魏纪中的看法是“年龄线不能设得太死,应该不同项目有不同年龄”。
谈到设项,魏纪中提出三个要求。首先“项目要宽,但宽到多少取决于下一届承办者的能力”,即项目多寡与承办者相适应。其次“选择适合青年的运动”,他建议举重、拳击能不宜过早介入以免受伤的比赛可以缓缓。第三是“符合亚洲的特点,根据东亚人的体型选择技术型、灵巧型”。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壁球、武术等非奥项目的相关人士尤为重视东亚运动会设项。“作为非奥项目,保龄球目前的大型赛事已经够少的了,如果东亚运再没有保龄球项目,实在说不过去,”亚洲保龄球协会的理事冯焕文说。将东亚运动会视为“阵地”的他说已无退路。
魏纪中也认为要给非奥项目一个空间。他以自己从1986年开始在亚奥理事会负责体育发展的经验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这些国家运动员来参加运动会,在运动会上取得好的成绩,这是推动体育发展最好的方法”。
谈提高关注:推出新秀 看发展轨迹
有记者担忧改为东亚青年运动会,没有大牌参加会否降低关注度。对此,魏纪中表示“大牌说明过去,青少年是说明未来的。如果不断涌现新星,那么东亚青年运动会所受关注不会小于其他比赛,因为这里蕴藏着一大批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涌现的‘大牌’”。
他还举例说真正聪明的大型赞助商都会把一半经费投给潜在的选手,“投入少,将来是事半功倍,我们也应该关注中国、东亚乃至世界那些正准备脱颖而出的新秀,他们是创造将来世界体育历史的主角”。
的确,从1993年首届东亚运动会以来,赛场上先后走出了刘翔、朴泰桓、孙杨等一批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综观本次比赛,也有叶诗文(游泳)等年轻选手撑场。
魏纪中呼吁外界能够理解运动员的发展轨迹,“不只是看到谁出名、谁是常胜将军,而是关注有希望的新星”。(完)
专题:第六届东亚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