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滑500米中国选手无缘领奖台 夺金希望变"泪点"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png)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杨阳 张珺) 速度滑冰在中国冬奥军团中,这个项目原本代表的是“零的突破”、“夺金希望”,但如今却成了“泪点”。本届冬奥会,中国速滑军团可能面临颗粒无收的尴尬。
北京时间昨晚,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500米战罢,韩国选手李相花卫冕成功,中国选手张虹和王北星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七,这本是中国速滑队最有夺牌希望的项目。
从上届的季军到这次的第7,29岁的王北星说,她的心在流泪,而多年与她并肩作战的队友于静甚至因伤未能来到索契。到4年后的平昌冬奥会时,王北星、于静都将退役,张虹即使还能参赛,也已经30岁“高龄”。
《法制晚报》记者认为,后继无人、项目发展单一,再加上对手的日渐强大,这些都使得中国速滑队在冬奥会上取得金牌零的突破难上加难。
坚冰·国内
曾是争金“先锋” 已被短道超越
提到速滑,稍有些资历的体育迷都会想到中国冬季项目的一位旗帜性人物——叶乔波。
1992年,叶乔波为中国军团实现了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一人独得速滑女子500米和1000米两枚银牌。同样是在那届冬奥会上,现任中国短道队主教练的李琰也拿到了一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银牌。银牌数2比1,看似速滑比短道更接近金牌,但那也是唯一一次速滑在冬奥会上成绩优于短道。
1994年挪威利勒哈姆尔冬奥会,叶乔波只获得铜牌,短道队则依靠张艳梅拿到了一枚银牌。此后速滑队连续两届冬奥会颗粒无收,而短道队则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由大杨扬取得了金牌零的突破。
在本届冬奥会上,短道队在王濛缺阵的情况下愈挫愈勇,首项比赛就摘得银牌;而速滑队却在实力最强的女子500米项目中与奖牌无缘。昔日比短道队更可能实现冬奥会零的突破的速滑队,如今已经被短道队远远落在身后,1998年长野冬奥会奖牌颗粒无收的一幕极有可能在索契重演。
坚冰·亚洲
长期压制韩国 2010年惨遭逆转
与短道速滑一样,速度滑冰,尤其是女子速度滑冰,在亚洲的主题也是中韩争霸。在温哥华冬奥会之前,中国速滑的成绩一直在韩国之上,但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这一情况发生逆转。
从1992年到2006年间的5届冬奥会上,中韩两国在速滑赛场均未能获得金牌,但中国队获得的奖牌总数多于韩国。但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韩国速滑队的李相花、李承勋、牟太钒都获得了金牌,此外,韩国选手还获得两枚银牌,而中国队仅王北星斩获一枚铜牌。
近年来,在速度滑冰项目上,中国队被韩国队越落越远。在速滑世界杯共计12个比赛项目中,中国队的最好排名只有女子1000米一项优于韩国队,其他11项均远远落后。
此外,在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只依靠女子500米“一条腿走路”的情况非常明显。以参赛人数为例,中国队只有女子500米一项参赛人数多于韩国队,男子全部项目仅有6人参赛,不足韩国队的一半。
昨天,李相花卫冕成功,为韩国速滑队的索契之旅开了个好头,而中国队却无人登上领奖台。近邻已经实现反超,中国队却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提升成绩的办法。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昨天在赛后直言:“中国在对速滑项目规律的认识和训练水平上还存在差距。速滑界还存在保守和封闭的状况,整个项目改革要在科学训练上有整体突破。”
专题:索契冬奥会
>体育新闻精选:
![](http://i6.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