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冰雪运动发展调查:民众有渴望 但圈子太小
索契冬奥会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似乎也给上海带来了一股冰雪运动热。在浦东奔驰文化中心的世纪星滑冰俱乐部里,售票处和更衣室都被挤满了。而俱乐部经理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冰场的客流达到了20万人。
索契冬奥会风生水起,加上时差相对合适,在中国受关注度,超越往届。即使在南方城市上海,它也是很多人这些天的聊天话题。那冰雪运动在上海发展得如何?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奥,在这里是否有回声?青年报记者也对此展开了采访和调查。
【滑雪场生存状况】
上海唯一滑雪场关闭多年,或将重建
七莘路1835号,曾是沪上潮人们的周末、假期必去之地。那里的银七星室内滑雪场,曾是上海唯一的滑雪场,号称亚洲第一。2014年2月15日,青年报记者到访时,当日的滑雪场,已夷为平地,四周围着未曾粉饰的水泥墙,只从一方留着的小窗口,可以窥见围墙里的土地——虽未有人“循例”在里面种菜,但跟隔壁高端洋气的写字楼财富108广场比邻,仍像是处于两个世界。
歇业3年多
仍有人来打探
索契奥运会,确实带动了上海一小波滑雪热潮。因有读者打听,上海是否有滑雪场所,青年报记者了解才得知,唯一的银七星早已于2010年底歇业,其官网于2011年公告称,滑雪场“正在进行全面装修,暂不能对外营业”,但曾传说的“休业一年”,这一等就是三年多,还等来了“全面拆除”,所留的热线电话,也已变成了空号。
记者决定前往探访。15日下午近2点到访时,询问了隔壁写字楼进出的多名人士,均不知滑雪场位置。最后,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写字楼背后就是曾经的滑雪场,“关了很多年了,大门开在华中路上,当时还挺热闹的,呶,现在就剩这一点搭在写字楼上的混凝土框架。”
除了“关系挂靠”在写字楼屁股上的这混凝土框架,以及一块写着“滑雪场进口”的牌子,曾经的亚洲第一,大门都已直接用墙砌上。而就在大门口,记者还偶遇了一对开车来寻滑雪场的情侣,他们告诉记者说:“以前同事来玩过,也是他告诉我的,这些天看冬奥会,就想着过来玩玩,没想到已经关了。”财富广场的保安则告诉记者:“这几年经常有人来问滑雪场。”
这上海唯一、国内也不多的室内滑雪场,承载了不少年轻人的回忆。已经工作十年的吴先生告诉记者:“我当年大学刚毕业,朋友养了一只雪橇犬,特意一起带到银七星去玩雪的。”而沪上知名滑雪运动组织者老肆说:“我2009年去银七星,人真的多,暑假时能从售票处排队排到二楼入口。周二半价,100块畅滑,里面也没什么服务,有些地方雪都化了,露出了雪毯,不过我们乐得没人管,自己把雪堆一堆,继续滑,很开心。”
成本太高关闭
4月将开工重建
在滑雪场“遗址”,记者通过围墙上的小窗口,和里面一位自称是滑雪场工作人员的张先生,进行了情况了解。他说:“关闭了三年多了,确实至今还总有人来打听,但是确实里面的设备太老了,都需要更新。”
他说自己并不负责财务这一块,所以并不知道当初是不是因为亏损才关闭滑雪场:“那时候滑雪的人确实挺多的,但成本也确实很高,一个月制冷费用——主要是电费和水费,大概就要几百万,加上运营和人力成本,要近千万(记者注:这个数据只是工作人员单方提供,无从考证,但业内均表示成本确实高昂)。”
记者也查了一下资料,当初银七星滑雪场占地总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滑雪道长380米,宽80米,能同时容纳近千人滑雪。滑雪场使用人工降雪,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下。这样的规模,先期投资就两个多亿,加上高昂的日常运营成本,即使号称日均人流量可达2000人次左右,一两百的票价还是让它处于连年亏损状态。
在关闭滑雪场称内部装修后,滑雪场的老板干脆将原来正门门口的大空地建了双子写字楼财富108广场,裙房是商业配套,直接做了房地产。“当时准备重建滑雪场的,但是报批时,说两个项目不能同时开工,所以先建了写字楼,”张先生透露了一个令滑雪爱好者欣喜的消息,“不过现在已经要原地重建滑雪场了,会在今年4月份开工。”
只是,他也不知道,滑雪场以后是不是还专门做滑雪,“重新开张后的运营方向,目前还没确定。”
【滑雪发烧友】
老肆:从微钻镶嵌师到滑雪推广者,只因那地心引力
老肆真名董逸虎,是上海联合滑雪俱乐部的创始人,资深滑雪爱好者。如果来源于沪语“老三老四(记者注:没大没小的意思)”的这个“艺名”,代表着他不羁的滑雪者生活,那董逸虎这个名字,就代表着他曾经需要循规蹈矩的微钻镶嵌师生活。
“我原本学广告的,不能忍受当流水线上的一个工具,不能被外界束缚,所以我辞掉了那个工作。”问滑雪诱惑他的地方,他想了想说,“地心引力吧!滑雪是真正人和大自然的结合,而不是别的运动要人和人对抗或者赛车这种靠机械的,滑雪完完全全就是大自然的力量,我就爱上了控制这个力、战胜这个力的感觉。我爱这种生活方式。”
“滑雪让我与众不同”
28岁的老肆,1米86的大高个儿,220斤的体重却并不显胖,只感觉颇为魁梧。但在他辞职前,他是上海一家全国知名首饰商的镶嵌技师,“退伍后分配的,在显微镜下给首饰镶嵌小钻石”,每天拿着工具,夹那原本他肉眼都看不清晰的小钻石,跟他的形象不符合,跟他的性格更是不符合。
“我从小就不是走传统路线的,我从小学3年级就补考,大学读了一年就去当兵,工作也没做多久,因为老是要出去滑雪,公司也难以接受。”而在公司用合同暗示他该注意收回视线时,他选择了不续签合同,“我妈一开始很难接受,但我说,别人已经很多人走过的路,从小就证明我走得不好,我干吗不换一条我喜欢的?”
滑雪从最初接触开始,就是他很喜欢的。上海银七星滑雪场还在的时候,从2009年初开始,到2010年年底停业,他一共去了一百多次,一泡就是一天。别人初学玩双板,他则开始就选了更刺激、难度更高的单板。如今,他早已成了圈内的前辈,组团去绍兴的乔波滑雪场,他经常不带装备,只免费给大家做教练。
不是不爱了,而是室内场他已经看不上眼了。全国数一数二的万龙、云顶、长白山万达等室外滑雪场,才是他的主战场,“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也就两个多月,室内不算,我一共滑了21天,花了两万多块钱。”
想做上海滑雪的旗帜
上海活跃的滑雪爱好者不多,但在稳定增长,“2003年活跃的仅十几人,现在据我所知在500-1000人之间,算是比较忠实的滑雪爱好者。”总人数不多,滑雪俱乐部也不多,圈内认同的,也就他创办的联合,以及极速、白色鸦片,共三家。他的俱乐部,没走商业化的路,主要还是发烧友聚会性质,“既然很爱这项运动,我就想把它在上海推广好,我要做上海在这个项目上的一面旗帜。”
当初在银七星碰到如今的一些骨灰级玩家,他玩得很开心,但时间一长,他就觉得,“怎么就只有这么些人?应该推广推广这些运动,而不是只偶尔来一次,像看半场电影似的。”
他开始组织人一起玩,碰到朋友,也都会劝他们尝试一下。“滑雪我说简单,但很多男孩子胆子小,像我们俱乐部男女比例6:4,很多年轻女孩子都很敢尝试。”
普及滑雪的知识,在媒体介绍滑雪的安全注意事项,甚至在滑雪场批评那些以为自己会滑、却很容易撞到别人的“危险分子”,他做得不遗余力。“我不想滑雪发展成滑板这样——滑板当年老的一批,要么不滑了,要么滑不动。我想,利用我们这批老的,能把滑雪发展成全民都能参与的运动。”
让他开心的是,现在滑雪爱好者数量在稳步增长,“特别是很多国外回来的人,也带来了潜水、滑雪这些爱好,我们俱乐部最小的,才3岁,刚刚学。”他说,“数量比以前多了,但滑雪发展要慢慢来,不能一下子爆炸式发展,否则来得快去得快,就像当年的保龄球。”
如此上心,只因自己大爱,也想更多人爱。
【滑冰场生存状况】
数量虽不多,但生意都还不错
浦东的奔驰文化中心,在待开发的世博板块,还算一个孤零零的存在,周边配套商业设施极少。但周六下午近三点,地下一层的世纪星滑冰俱乐部,却神奇的人满为患,近四百人挤满了售票处、更衣室、小卖部,让前来探访的青年报记者,几乎无处落脚。“我们一天有5场,这一场人最多,冰场最高容量300人,这会儿就是300人,周末每天一般5场加起来能有七八百人。”俱乐部行政经理顾南萍介绍。
还不算大众运动
九成是小朋友培训
记者到时,正好赶上14:45的第三场准备入场,有很多家长带着的小朋友,也有情侣或朋友一起来的,踩着冰刀晃晃悠悠地挤向冰场入口。大家呼朋唤友,那场景比菜市场还热闹。
“这些天冬奥会,我们今天上午了解了一下,不少散客是受到了比赛的刺激,来冰上玩玩的,中国队冰上项目比得还不错嘛。”顾南萍说,“不过,去年我们统计了一下,散客只占我们营业额的20-30%,而从人数上来看,来我们冰场的,去年一年20多万人次,90%还是小朋友——在上海,各个冰场情况不一样,但滑冰还算不上是特别大众的运动,主力军还是小朋友。”
世纪星周边有协和学校、幼儿园等学校,双方合作,这些学校在冰场开长期的课程,每周都会来上,费用包含在学费中,学生不用额外付钱。“上大课后,有孩子想玩玩的,我们才会让他们试试买几节课,有兴趣就坚持,没兴趣上完就结束。”
在这里,男孩子们主要练冰球,女孩子们主要是花样滑冰,由于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斌是世纪星的名誉董事长,所以俱乐部经常参与国家队的一些活动,这让不少孩子从2010年开业一直坚持练到了现在。
冰场运营成本大
上海店盈利想开分店
在上海,大的真冰滑冰场有四家,大杨扬开的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世纪星滑冰俱乐部、冠军溜冰场(三家店)、松江大学城的国际溜冰馆,点分布得比较开,所以每家生意都还不错。“我们俱乐部总部在北京,在全国有不少分支,有一些地方经营一般,但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都是盈利的。”顾南萍介绍。
记者在她办公室的墙上,看到了2011年俱乐部主要成本之一电费的全年走势图,高峰期一个月需要8-9万元,平均要5万元,“俱乐部主要的成本是电费和场租,现在生意更好了,所以电费增长了50%,去年高峰期用电一个月要14万,”她说,“我们是开在地下,温度调控还算好,开在商场楼上的那种,耗电量更大。另外,我们是奔驰文化中心第一家入驻的商户,坚持到现在,也成了特色,所以他们对我们租金有减免,成本还算可控。”
而冰场的收入也还算可观。俱乐部主营的学生培训,目前没有大课,都是私教,600块钱5次课,卖得很好,“15位教练周末和节假日,都是从早站到晚,没有休息”。“此外,我们还接过生日派对、冰上婚礼,冰上求婚就搞过好几次了,所以搞活动也是以后的方向,”她说,“但我们这家店冰场已经饱和了,没法花精力发展散客,所以正在谈分店,以后打算散客跟培训分开,几家分店各做各的。”
【滑冰爱好者】
虽然注册了运动员,但不走专业道路
王女士12岁的女儿,正就读初中预备班,和班上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是,她业余报的班挺酷:花样滑冰。“虽然她也注册了运动员,但没准备让她走专业这条路,只是为了让她有个爱好,而且这样的体育运动,对她身体、社交能力,都挺好的。”王女士告诉青年报记者,上海学滑冰的圈子里,很多她女儿这样的孩子。
小姑娘玩滑冰,来源于父亲张先生的爱好。“爸爸爱滑雪、滑冰,我们每年都会到北方去玩玩冰雪,以前正大广场有个真冰场,就觉得好玩,带女儿去了几次,后来爸爸觉得她就这样‘打圈圈’,没进步也没意思,”王女士说,“世博会时来玩,发现世纪星俱乐部试运营,就决定来这边好好学学。”
原本,孩子的业余爱好准备主攻钢琴,但原本就遗传了点父亲的近视,弹琴之后,看那密密麻麻的五线谱,眼睛近视得更严重了,所以毅然放弃,开始主攻练冰。“读初中了,明显觉得学习压力大了,缩减成一周来一次。但是,这样的锻炼,明显对身体有好处,以前觉得她协调能力很差,现在完全不同了,连乒乓球都跟着进了校队。”王女士开心地说。
家里条件不差,加上滑冰的费用跟学琴也差不多,没什么经济压力,这个爱好就一直坚持了下来。为了多参加比赛,就注册了运动员;为了让训练有目标,就参加总局冬运中心组织的业余等级测试,“一共八级,这次考三级,还没过,不过每次考试她都很认真对待,所以水平也有质的飞跃。”
王女士也开心地说:“玩滑冰,活动也多,她跟申雪/赵宏博、彭程/张昊都合作过,有一次活动,还得到了庞清/佟健签名的冰刀鞋,开心得不得了,都舍不得拿出来穿,所以至今还没开刃呢!”
(陈宏 张瑞麒)
专题:索契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