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办赛事异常艰难 收费随意程序繁冗弊端显现
宋 嵩绘
核心阅读
一方面是民众对精彩赛事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市场中的办赛力量却在行政力量的束缚下难以施展拳脚。“将市场能做的事情交给市场”,怎么就这么难?
收费随意 程序繁冗
审批抑制民间赛事
多年以来,赛事审批费已经成了体育领域公开的“行规”。一家体育赛事公司在南方举办一项网球公开赛,交给中国网协30万元审批费;一支欧洲豪门球队造访中国,上海市足协收了承办方30万元,广州市足协收了80万元。赛事承办方抱怨:“体育部门的收费不透明,而且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体育部门不给批文,比赛根本无法进行,只能选择绕开这座城市。”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表示:“这的确是近年来体育赛事中无法回避的现象,说白了,就是体育主管部门如今形成了谁举办比赛首先要留下‘买路钱’,谁不交谁就是‘非法’,这样收费当然是美差。”
除了收费之外,体育赛事的审批方式和审批流程也非常复杂。从体育局审批开始,至少要盖十几个公章才能罢休。北京欧迅体育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朱晓东说:“文化部门下放了审批权,但体育部门还抓在手中。”
秦皇岛乔氏台球运动推广有限公司负责人乔冰说:“现在社会上的赛事需求太多了,市一级和省一级都在搞台球联赛,为什么?因为市场有需求。不久前,中国女球手潘晓婷和英格兰著名斯诺克选手奥沙利文进行了一次台球比赛,效果不错,这种办赛方式应该鼓励。但根据规定,这种有外国选手参加的比赛需要审批,如果减掉繁冗的审批程序,类似赛事肯定会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
行政干预 乱象丛生
投资者权益难以保障
乔冰曾因赛事审批的问题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有过争论与摩擦,他说:“现在体育赛事的资源调配不是市场机制,项目管理中心可以决定把挣钱的赛事给谁干,投资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金汕也表示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已经多次发生投资人冒亏损的风险把一个项目搞火了,行政部门一看有利可图马上要求归他们管理,否则就以非法赛事论处,处于弱势的投资人只能把辛苦培育的赛事让给‘巧取豪夺’者。”
“目前,体育赛事的运营模式相对落后,其实,体育管理部门放开赛事审批不会影响竞赛市场的发展。”朱晓东说,“市场能做的一定要交给市场来做,这是趋势。”
将举办赛事的主导力量交予市场,并非要将政府部门和体育管理部门一脚踢开,对于体育赛事,政府的主要功能应该由管理转变为扶持、引导与服务,与社会上的办赛力量合作,打造赛事模式的新模板。在朱晓东看来,赛事审批权放开,会激发民间办赛的活力,“现在民间办赛要受到各种限制。中国好的商业赛事非常少,大的赛事应该走民营化的路,通过市场找钱,这种做法更趋合理化,也遵循市场规则。民间办比赛会从市场利益出发,考虑运动员、球迷的感受,让所有的参与者满意,这样才会有明年的比赛。”
打造品牌 独立办赛
民间协会成为愿景
姚明对赛事审批制度“开炮”,体育圈内反响热烈。“我们强烈支持‘姚委员’,他的发言确实说出了我们很多想说的话。”现为广东省五人制足球协会会长的刘孝五在举办五人制足球赛时发现,“靠社会力量举办足球活动,当地足协不仅不支持,还要收费,这合理吗?足协该干的事自己不干,别人来干,你还要收钱?”
在过去的5年间,刘孝五尝试着走一条不受行政力量干预的足球之路,也品味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刘孝五创立了“珠超”联赛,随后又因分歧离开,另起炉灶创办了“粤超”。随后,刘孝五又碰到了“麻烦”,“珠超”拥有与广东省足球协会签订的广东五人制足球独家经营权,“粤超”成了侵权的一方。刘孝五认为,“粤超”和“珠超”的同业竞争属于正当竞争,广东省足协仅支持“珠超”属于垄断,“这就是典型的卖批文”。时至今日,刘孝五仍在和对方打着官司。但不管怎样,这份协议的存也让“粤超”遭遇了“非法办赛”的质疑,直到成立了一个民间足球协会——广东省五人制足球协会。
2012年7月,民政部出台政策,放宽广东省对社团组织注册的审批条件,广东省五人制足球协会因时成立——这不仅使得“粤超”联赛的合法性有了定论,也让刘孝五以广东五人制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改革“试验田”的心愿得到最有力的支持。
事实上,成立民间协会一直是很多办赛人的愿望。乔冰认为,成立民间协会,走上自主办赛的道路,可以让审批权的效力趋近于零,从而根治办赛的乱象。“如果可以成立全国性的协会,我第一个申请。”乔冰说。
广东省五人制足球协会通过努力,没花纳税人一分钱,举办了3届粤超联赛、3届城市冠军杯赛、两届粤甲联赛、1届粤女五甲联赛,还有超霸杯、省港杯、两岸四地五人赛等,有13人次进入国家集训队,社会办赛达到如此成绩,足以说明政府转变工作职能的改革措施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我们会进一步打造赛事品牌,使之更好地走向市场。”和很多人相比,刘孝五无疑是幸运的,他的话,也道出了很多志趣相投者的诉求与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