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穗安:心态、打法、用人 三大因素制造大比分
从双方的实力对比和表现看,巴西是弱势一方,在内马尔和蒂亚戈·席尔瓦缺阵后更愈发明显。但巴西选择了强攻甚至围攻的冒险打法,试图借助主场之利先发制人。而强势的德国则选择了先防守,站稳脚跟后再发起反攻。于是,弱势的一方心态上急于求成,显得焦躁;强势的一方则心静如水,显得沉稳。这种完全相反的心态,随着德国首开记录,分别朝正负两个方向发展,弱势一方越踢越急,越急越乱,强势一方越踢越稳,越稳越巧。德国和巴西这种趋向两个正负两端的心态,到比赛结束也未变。
巴西率先发起强攻甚至是围攻,试图凭借以多打多的方式撕开对方的防守,从而打开局面,并率先取得进球占据优势。可是他们相对较弱的实力不足以支撑这种打法。巴西在前场的集体逼抢,被德国人轻易摆脱了,而他们前压后露出的身后空当成对手反击的通路。德国在稳守中有意识地加强的抢断,并多次打出的高效的反击,在前场形成以少打少的有利局面,克洛泽、克罗斯和赫迪拉的进球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取得的。以多打多难,以少打少易,这是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律。
主教练斯科拉里用人的失误则是巴西惨败的另一原因。以丹特替代蒂亚戈·席尔瓦看似是当然的选择,但丹特是左脚,踢左中卫的大卫·路易斯不得不给搭档让位。于是世界杯开赛以来未上阵过的丹特与不适应新位置的大卫·路易斯缺乏默契,给巴西的中路防守造成了混乱。这种换一人牵动两个位置的用人之误,还表现在后腰位置上。左后腰古斯沃结束停赛此役复出首发,他取代的保利尼奥是右后腰,这使得巴西的双后腰古斯沃和费尔南迪尼奥都是左后腰,这种“撞车”也给巴西的双后腰战术造成混乱,也是巴西整个中路的防守体系混乱不堪,形同虚设的另一个原因。而斯科拉里以贝尔纳德填补内马尔留下的空缺,但前者却没有后者那种前场自由人的地位,于是巴西的三前锋贝尔纳德、胡尔克和弗雷德客自规规矩矩安于其位,缺乏主动的交叉换位,也就难以打乱德国稳固的防守体系。这也是巴西此役进攻乏力的主要原因。
斯科拉里的用人失误,还表现在球队的选材上。他放弃卡卡、罗纳尔迪尼奥等高龄大牌球星,取得代之的是古斯塔沃、保利尼奥、费尔南迪尼奥和拉米雷斯等风格相近的一堆后腰,这些人虽然都是一流球星,但无一是超级巨星,而且风格雷同守强攻弱。他们不仅缺少卡卡和罗纳尔迪尼奥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创造力,而且更没有带动全队的领导气质。因此当巴西打不开局面时,斯科拉里的中场换人也只能是由B后腰换成A后腰,这样的换人无法扭转颓势。反观德国队主教练勒夫,重用已经36岁的克洛泽,并在半决赛让其首发,结果他打进了关键的第二球,这是德国由优势转化为胜势的关键。像拉姆、施魏因斯泰格等老将在德国队中也都是扮演压阵的重要角色,而这也是巴西阵中最缺的。
整理/徐扬扬
专题:2014巴西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