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之战:德阿“大数据”对抗“大英雄”
巴西世界杯只有不到24小时就要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却刚刚开始。本届世界杯上,大数据第一次全方位地渗透到比赛内外的每寸肌体之中,而不再只是电影《点球成金》中一个神乎其神的时髦名词。
在场上,几十部高速摄像机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每一个球员,记录他们跑动、传球等数十个小项的数据;在场下,教练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看到球员的所有表现和站位、防守区域和跑动距离等数据,并据此制定与调整战术;在场外,Vox、ESPN旗下的FiveThirtyEight和《纽约时报》旗下的The Upshot这些基于大数据的新媒体网站,相继赶在世界杯之前上线,这几家的定位都是通过各种数据和动态图还原复杂事件的起因、结果和意义——22个球员10分钟内就能产生上千万个可供分析的数据点,世界杯是它们最适合的试炼场。
当其他球队还在用习惯的经验主义的方式训练和比赛时,德国队已经迈进了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SAP数据库和各类传感器,被广泛运用于日耳曼战车的训练与比赛的沙盘推演。德国人的战术演化并不是偶然的,Tiki-taka绵密的三角短传融入德国足球传统的快速冲击打法,很大程度上是运算和统计科学的外化表现。
德国足球已经借助大数据开始了进化,他们的决赛对手阿根廷则似乎还处在马拉多纳时代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草莽年代。副队长、精神领袖马斯切拉诺在1/4决赛前的宣言,可以被视作这支球队气质的一个缩影,当时他把打1/4决赛比作“吃屎”,“我们已经吃了24年屎了,我不想再吃了!我们要进半决赛!”足够粗放,却也足够激励人心,而阿根廷众星拱月的作战方式,亦与1986年以来没有太大变化。
2006年德国世界杯1/4决赛,德国队在点球大战击败阿根廷,莱曼那张记载了阿根廷球员点球习惯的小纸条立下奇功,这是德国人热衷于数据收集的缩影。8年后,当阿根廷门将罗梅罗在点球大战中同样掏出小纸条时,人们以为阿根廷从德国佬那儿学到了这招,事后才发现,那张纸条上写的,只是他的妻子在2008年给他写的祝福语。
大数据不是几台机器和几个程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阿根廷人不会、也无意学习德国人的数据化思维,如今的德国队也不会像阿根廷那样,围绕一个人来打造自己的战术,他们相信,只有分散责任才能分散风险、降低出错概率,只有“去中心化”才是大数据时代的未来。
明晨的最后一战,会是一场反差鲜明的有趣比赛。它是粗放与精细的碰撞,是激情与冷酷的对决,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式的传统足球与人机合一的高科技足球之间的比拼——冥冥之中,某著名体育品牌的广告早就预言了这场比赛。
唯一的区别在于,这场比赛并不像广告中渲染的那样正邪分明。高科技并非站在人类的对立面,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少的差错,这种追求进化的欲望,和足球所带来的原始冲动一样,何尝不也是一种人类的本能?
大数据和大英雄,都是足球魅力所系,缺一不可。·赵亮晨·
专题:2014巴西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