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中国田径不再怀念刘翔
上周末,本届田径世锦赛结束了47个项目的争夺。在这次云集了20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田坛好手的盛会上,东道主中国斩获1金7银1铜。光从成绩上看,算不上惊艳,但从成色上看,中国军团却在备受瞩目的项目上取得了突破。
当人们还在为刘翔退役而神伤时,北京鸟巢已涌现出更多的中国田径英雄,从苏炳添在飞人大战杀入最终决赛,到三名跳远高手在决赛中的集体爆发,再到刘虹摘得首金以及男子4×100的宝贵银牌……我们或许已不需要刘翔,因为我们有了更多。
主流项目突破 短跨跳进步展现团队优势
本届世锦赛,中国军团的短跨跳项目突破明显,而团队优势更是展现无遗,包括百米接力、男子跳远等项目。“比如,苏炳添能破10秒,其他人可能还做不到,但接力项目可以做到。另外,百米项目在接力的带动下,每个人的实力也能得到提高。”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如此说。
的确,接力带动短跑的背后,是中国田径正在寻求的团队优势,这也体现在男子跳远上,今年共有4名中国男子选手达到世锦赛A标,3人进入世锦赛前8。杜兆才也表示:“跳远项目偶然性很大,但如果多人进入决赛,即使一个人踩不上步点,也总有人能踩上8米20、30。单兵作战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建立人才体系,夯实厚度。”
偶像力量
大影响力项目涌现大明星
不管苏炳添是否已代替了刘翔,他都已是独一无二的巨星,当下的中国田径最需要的就是巨星。“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张培萌跑到10秒整,影响巨大,今年苏炳添跑出了9秒99,这次世锦赛半决赛中又跑出来一次,并且率领接力队跑到了第二名,他产生的影响力更是不可估量。客观地说,我认为,因为项目的特性,短跑的魅力和产生的影响力,要比其他很多项目更加大一些。”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说。
如今,苏炳添百米9秒99的微博话题已被954.3万人阅读,微博粉丝也已达14万。
背后原因
洋务运动+重心调整并重
冯树勇在总结中国田径队取得佳绩时屡次提到“走出去,请进来”。比如,目前有9名外教在队中执教,而且来头不小——竞走教练达米拉诺在接手中国队前已培养出了多位奥运会以及世锦赛的冠军;兰道尔·亨廷顿则曾是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的教练;撑杆跳外教达米安更是室内世界纪录保持者拉维勒尼的前教练;投掷项目的德国教练霍恩还曾用老标枪投出过104米80的世界纪录……
名师高徒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田径人将目标瞄准在了更主流的项目中。“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杜兆才指示要成立专门部门来抓短跨跳,因为这些项目的影响力确实很大。我们在历史上,特别是跳跃项目和跨栏上,曾涌现过一些相当优秀的运动员,我们不是没有理由再创造出好成绩。这三年里,我们一年一个脚印,一年有一点进步。”冯树勇说。
体育大国仍是田径小国
虽然中国已逐渐成长为世界体育大国,但在体育基础大项田径领域,中国底气依旧不足。本届世锦赛结束,当今世界田坛的势力范围依然清晰——欧洲选手主宰田赛,牙买加和美国争夺短距离,中长距离非洲选手称王,中国田径除了竞走和铅球等个别相对冷门项目好点,具备底蕴和统治力的项目不多。
不过,在短跑和跳远上的突破,却让中国增加了一些竞争力,这表示中国田径正在进行定位调整,但也显示出中国田径缺乏整体优势的尴尬。冯树勇认为,虽然中国田径整体发展的战略调整在此次比赛中收到初步成效,但中国队在相当一些项目上与世界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大部分选手在所在项目中只是重在参与或者力争上游,即便是铅球、竞走、跳远等重点项目也并没有必胜把握。”
让更多人爱上田径
首次来到中国的田径世锦赛,除了让中国观众得以近距离欣赏高水平国际田径赛事,也掀起一股田径热。无论是开赛首日与男子马拉松同时举行的有1万人参加的10公里大众跑,还是赛事间隙举行的媒体记者800米体验跑,都给了众多田径爱好者成为比赛真正参与者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世锦赛特别制定了青少年教育计划,发售了近17万张青少年特惠门票,就是想要加深年轻人对田径的了解和关注,毕竟青少年才是田径的未来。
重庆晚报记者 李卓然
专题: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