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看平昌:奥运圣火传出新花样 新项目带来新体验
视频:机器人来助阵 圣火传递玩出新花样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北京2月7日电(张一凡) 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月9日至25日在韩国平昌举行,这是冬奥会时隔20年重返亚洲。作为韩国历史上举办的第一届冬奥会,本届赛事中的诸多元素都令人耳目一新。
火炬传递之“新”:奥运圣火上天又入海
奥运圣火于去年11月1日抵达韩国,整个火炬接力途经济州、釜山、庆尚南道、全罗南道、京畿道等地,共有约7500名火炬手参与,传递路程约达2018公里。而回顾本届冬奥火炬的传递,也是创意百出,亮点十足。
2017年12月,当奥运圣火在大田传递时,两名机器人火炬手完成了奥运历史上第一次由机器人进行的传递。今年1月31日,圣火来到了横城郡,素以盛产韩牛而闻名的这里自然不会错过“牛”这个元素,牛车成了火炬手的交通工具。两天之后在韩国原州市,一名火炬手把圣火带上了韩国最长的徒步悬索桥,并在途中与另一名火炬手进行了交接。这条悬索桥全长200米,宽1.5米,位于小金山,是徒步爱好者的旅行胜地。
光有这些创意显然不够,此次圣火的传递甚至还做到了“上天入海”。去年11月,圣火火种灯被护送到济州岛西归浦市城山邑海滩。海女康爱心用火种灯中取出的火焰点燃火炬,并把奥运火炬高举在水面之上缓缓游向大海深处。几分钟后,她把火炬递给第二名海女火炬手。这位海女接过火炬一跃潜入海水中,开始了水下接力。她在水下高举璀璨圣火,与一名水下机器人共同展开奥运五环旗。
而今年1月29日,火炬在江原道首府春川市传递时圣火则享受到了“上天”的待遇。火炬手从起点松岩体育中心,以乘坐热气球的形式出发,在空中完成了圣火的第一次传递。另外一名火炬手在春川标志性的铜像前点燃火炬,并完成火炬的接力。
项目之“新”:金牌数量首过百
相比四年前的索契冬奥,平昌冬奥会在四个项目中增设了6个小项,分别是单板滑雪大跳台(男/女)、速度滑冰集体出发(男/女)、混合双人冰壶和高山滑雪团体赛。因此,平昌冬奥会设立的小项达到102个,这也是冬奥历史上金牌数首次过百。
6个增项中有2个是男女混合参赛的项目,另外两个则分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各自进行。在项目增设之后,平昌冬奥会共设50个男子项目、44个女子项目和8个混合项目。
冰壶混合双人赛与常规的四人赛不同,混合双人赛的一支参赛队伍由一男一女两名队员组成,不允许有替补队员。比赛在两支队伍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共进行8局。一局比赛每队要投掷5只冰壶,第一和第五投由一名队员完成,第二、第三和第四投由另一名队员完成。两名队员在不同的赛局可以轮换做第一投。
速度滑冰集体出发与个人赛相比,场地没有间隔跑道划分,内道、外道间的界限取消,热身赛道也被加入其中。起跑的区域在终点直道的中间线(标准场地的1000米终点线)。独特的计分决胜方式,也使得比赛更加精彩激烈,战术意味更浓。而单板滑雪大跳台与高山滑雪团体赛,也会给观众带来往届奥运会中所没有的全新体验。
科技运用之“新”:人工智能助力冬奥
运用高科技是平昌冬奥会的另一个亮点。据韩媒报道,包括时间静止运动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翻译软件、智能腕带在内的多项高端科技运用,将助力运动员和观众更大程度地享受赛场内外的冬奥之旅。
前往平昌冬奥会赛场观看比赛的人们将无需再因为找不到前往赛场的路或自己的座位而担心。本届冬奥会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推出了可以为用户提供最优化路径导航,并利用3D图片为用户指示座席位置的智能手机应用。用户还可以使用设在火车站、巴士枢纽站或者比赛场馆等地点的指路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精通5种语言,外国人也可以轻松使用。
人气颇高的花样滑冰赛场将应用“时间静止(time slice)”运动技术。作为举行花样滑冰比赛的江陵滑冰运动中心,场馆在观众席上端整圈设置了100个摄像头,使人们可以从360度不同角度观看同一个场景,旨在最大限度向观众呈现出花样滑冰的优雅美感。
举行越野滑雪比赛的比赛中心则使用了“omni-point view”技术。比赛中,观众可以通过专用平板电脑来确认出战选手的位置、排名、国籍等主要信息。赛场处处都装有摄像头,选手身上的GPS定位系统也可以让观众轻松了解他们的位置。冬奥会期间,赛场还运营有ICT体验馆,通过虚拟现实镜头,观众可以体验滑雪板运动和长雪橇运动的4D立体影像。(完)
专题:2018平昌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