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基础大项:中国选手仍在扮演艰苦追赶者
让追赶的身影不再单薄(冰雪观察)
薛 原
本届冬奥会将决出102枚金牌,其中雪上项目70枚。三分有其二,“得雪上者得天下”,此言不虚。
雪上第一大项是越野滑雪,设12枚金牌。越野滑雪又是冬季两项、北欧两项等项目的重要支撑,算下来,和越野滑雪直接关联的运动接近雪上项目的一半。如同田径之于奥运会的地位,越野滑雪也是冬奥会不折不扣的基础大项。称雄越野滑雪,“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豪情,也就有了更多底气。
平昌阿尔卑西亚的林海雪原中,瑞典选手夏洛特·卡拉冲破挪威众将阻击,拿下越野滑雪女子双追逐金牌。前十名中,这对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邻居就占据5席。
这样的基础大项上,中国选手仍在扮演艰苦的追赶者角色。参加这个项目的两名中国女将李鑫和池春雪,在一众强手的夹击中,身影仍显单薄。数次听到从事越野滑雪的教练员、运动员感慨其中不易,而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无法忽视基础大项的价值引领与现实短板。越野滑雪、高山滑雪、速度滑冰等项目需奋起直追,这是一道必答题。
追赶的方式,也不再仅仅依靠全国数百人的专业队勉力支撑,孤军奋战。打破固有格局和模式,才能为冰雪基础大项的未来打开一片新天地。
从竞技体育恶补短板的角度看,为现有队伍加添“新血”,跨界跨项选材是积极的尝试。打破冬夏运动的界限,从更为底层的运动规律中寻找项目共性,找准突破方向,世界范围内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从大众体育涵养文化的角度看,北方人不再“猫冬”,南方人向往冰雪,其中既有经济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也是运动文化融入社会生活的时代契机。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近两万名观众在零度上下的天气里露宿山野,只为第二天一早观看越野滑雪。冰雪运动扎根于大众,成为北欧文化的一种象征,也是顶尖选手源源而出的最可靠依傍。
提升竞技水平和推动大众参与是一体两面,二者彼此借力,无疑更能凸显冰雪运动补短板的价值所在,也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后劲。从平昌望向2022年的北京,让追赶的身影不再单薄,“新血”与“新路”同样值得期待。
专题:2018平昌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