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济南的创造与超越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体育新闻
    济南日报:济南的创造与超越
2009年10月29日 14:23 来源:济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尹 波

  2009,注定将为文化内涵深厚的古城济南添上光辉的一笔,注定将给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全运会画出崭新的一页。在山东,在济南,在这个中国的沿海人口、经济和文化大省,和以泉城知名的省会,全运会的到来,改变的又岂止是一省一市的外在面貌和竞技体育金牌、纪录的累积。它创造的是一个时代。

  谈到第十一届全运会,我眼前马上浮现出10月16日十一运开幕前,一家外地电视台记者在济南街头采访一位市民的镜头。记者问市民,对即将开幕的全运会有什么期待,希望山东和济南的运动员夺得多少块金牌?那位市民略显腼腆地回答说,他对体育不太熟悉,并不怎么关心金牌拿多拿少,可是,对山东和济南举办全运会非常满意,因为,“路宽了,空气好了,街道干净了,城市更漂亮了,生活更方便了。”原以为这位市民会说出一套政治口号来的记者,被这个极为坦诚和真实的答案感动了,“这就是济南。这就是济南人。这就是全运会带给济南和济南带给全运会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想起这件事,我觉得,举办全运会对于山东、对于济南的意义,从体育从政治的角度不难谈出一套一套的理论,但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全运会带给我们的,绝不会仅仅是一次全国体坛最高竞技水准的表演,更不止是山东和济南的运动员可以凭借东道主之利多拿几块金牌,它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发生一种既鲜明又微妙的改变,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家庭都会深刻地感受到这种积极向上的变化。

  全运会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创办以来,对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崛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也促进了举办全运会的省市自身的发展。然而,全运会毕竟是对举办地的城建、经济、文化、体育等综合实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很高的盛会,中国绝大多数省市区要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并不容易。因此,前九届全运会,除首都北京之外,皆由上海、广东这样的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大都市和经济强省来主办。直到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才首次落户京、沪、粤以外的省市。不过,尽管主办十运会的江苏省论综合实力与山东不相上下,但是,作为省会和主赛区,南京的“体量”和“能量”却远在济南之上。十一运取得的巨大成功,体现了山东的水平,更证明了济南的能力。从来没有一种方式,像全运会一样,让济南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红”遍全国,让所有的国人,对这个论规模、经济和名气都不突出的城市刮目相看。

  因为全运会,济南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发生了巨变。有人说,举办全运会把济南的建设至少提速了10年。济南人有机会住更宽敞、更明亮的房子,走更通畅、更方便的路,在更蓝的天空下呼吸更新鲜、更自由的空气。全运会从开幕到闭幕只有十几天,终生受用这一切的,是济南和她的市民们。而济南,也给全运会留下了全新的印记。十一运以盛况空前、成绩优异和开闭幕式创意最佳,更以首度提出和成功实践“全民全运”的理念,载入史册。本届全运会筹办和举办的过程,吸引了全中国热切的目光和热情的投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给数不清的淘金者提供了就业和发财的机会,为山东和济南,为中国的体育产业,赢得了难得的商机和社会效益。

  而全运竞技场上的亮点,同样使济南扬名立万:刘子歌是十一运世界水准的标志;刘翔是十一运人气爆棚的象征;李延熙的惊世一跳和彭帅的4金、陈倩的3金,是十一运星光灿烂和人才辈出的典范……恰如北京的“鸟巢”、“水立方”成为奥运福地,“东荷”和“西柳”则代表济南,见证了全运的创造和超越!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