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因心肺功能衰竭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一所医院去世,享年89岁。
萨马兰奇在1980年到2001年期间,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目前是国际奥委会的终身名誉主席。据悉,2001年,萨马兰奇在81岁生日时曾因为过度疲劳住进了洛桑的一家医院,就在此前几天,他宣布罗格成为自己的继任者。
虽然退居国际奥委会主席职位并且年事已高,但他仍然是一个活跃的人物,经常以高姿态出席体育活动。
生于西班牙“体育之都”巴塞罗那的萨马兰奇一生迷恋体育,这位为北京申办奥运会提供了很大帮助的老人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完成了他最大的一个心愿。
他继承19世纪留下21世纪
有人说,奥运会在近代的复活得益于顾拜旦男爵的奔走,而奥运会能够成长为如今全世界60亿人的共同节日,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则是“力量的源泉”。
1980年曾同萨马兰奇一起竞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新西兰人塞西尔·兰斯洛特·克罗斯去世前则说:“萨马兰奇继承的是一个19世纪的国际奥委会,而他留下的将是一个21世纪的国际奥委会。 ”
1977年4月23日是圣海梅节。 10万人汇集圣海梅广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游行示威。电影演员佩雷·波塔贝莉亚跳到车顶上,带头喊道:“萨马兰奇,滚蛋! ”
这是萨马兰奇一生中最昏暗的一刻。时任巴赛罗那省议会议长的他曾经阻止这个口号见诸几家有影响立报纸的报端。可是眼下,居然有几千人喊着要赶走他。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从政的危机改变了这个西班牙男人的去向,他把目光转向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这个职位。
1980年代的奥运,并不像现在炙手可热,“冷战”笼罩之下衰败不堪,生存岌岌可危。又一危机,等待着60岁的萨马兰奇。
显然,萨马兰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切。他让奥运会变得更好看,通过改革重新唤回了人们对奥运会的固有信念和敬仰。对此,奥林匹克历史学家约翰·麦克说,“在顾拜旦之后,萨马兰奇无疑远远超过了其他历届奥委会主席。”但是,要赢得这些好的评价,过程可谓艰险得多。
他亲手平反七十年冤案
进入20世纪之后,奥运会自身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1912年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非凡的美国运动天才索普,以绝对优势夺得男子五项、十项全能两枚金牌。但半年后,美国种族主义分子诬陷索普是“职业”运动员。翌年,国际奥委会追回授予索普的金牌,震惊世界。索普投诉无门,1953年在忧愤和贫困中病逝。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还我金牌! ”
有关职业与业余的争论,已经伴随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持续了很长时间,早在萨马兰奇出生之前,这个问题已然存在,而这个问题注定要由这位后来人最终解决。
然而,对萨马兰奇来讲,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首先要做出一个抉择,而这个抉择又无比困难。早在1968年,首次竞选奥委会执行委员失败的萨马兰奇几乎将自己的奥运之路走到了绝境,最终是当时的主席布伦戴奇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可以说,如果没有布伦戴奇的提挈,萨马兰奇可能连国际奥委会的大门都进不去。
但,正是这位指引者顽固的坚持业余原则。在这个攸关奥运会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上,萨马兰奇选择了不附和这位导师。还在布伦戴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时候,他就公开指出,体育运动对于某些人来说可以成为目的,而不是他生活的其他内容的辅助手段,“应该让他们在自己的国际体育组织允许的范围内赚钱。 ”
萨马兰奇与布伦戴奇的观点完全相反,引起后者不满。布伦戴奇私下指责萨马兰奇“言语不检”,两人关系变得尴尬。
最终,1982年沉冤70年的索普终于得到了公正,他失去的金牌也在1983年由萨马兰奇亲自交还给他的女儿。
1990年,也就是萨马兰奇入驻奥委会的10年后,由其主持的《奥林匹克宪章》的修订彻底将业余原则删除,这扫除了奥运商业化道路中最顽固的一块巨石。
当然,这仅仅是第一块而已。
他让奥运会活过来了
在萨马兰奇加入国际奥委会的35年中,几乎前一半的时间,他都在面对阻碍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块又一块巨石。
1980年,奥委会新主席萨马兰奇,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三届奥运会的政治危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这个黑洞,差点将萨马兰奇吞噬。当时蒙特利尔耗费巨资开辟奥运中心,亏空超过10亿美元,该市的纳税人至1990年代末还一直在还债。这次奥运会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当时盛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也让这次奥运会蒙上了阴影,先后有28个非洲国家拒绝出席,如此规模的集体抵制,还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
当国际奥委会还没从1976年的陷阱中拔出脚,紧接而至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以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又因为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而遭到互相抵制。
3届奥运会的连败,让萨马兰奇感到了与他前任基拉宁离职时同样的寒意,让这项盛会像瘟疫一样让人避之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1984年的奥运会只有洛杉矶一个城市参加了申办活动。
1978年11月,洛杉矶获得主办权后仅一个月,市议会就通过了一项不准动用公共基金筹办奥运会的市宪章修正案。洛杉矶只好把求援之手伸向美国政府。但美国政府对此明确表示不能提供一分钱。洛杉矶已经走投无路,只好向国际奥委会申请,要求允许以民间方式由私人主办奥运会。在此之前,国际奥委会还从来没有想过由私人办奥运会,《奥林匹克宪章》也明确规定只能由城市主办奥运会。
但萨马兰奇没得选择。他知道,为了奥运会这项盛会能够生存下去,改革成为了必须,商业化将是奥运会惟一出路。
完全商业化操作奥运会的洛杉矶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国际奥委会只好屈从。无论是洛杉矶市政府、加利福尼亚州政府,还是美国政府都不作任何承诺,也不提供任何财政支持。他们还要求主办者自己谈判电视转播权。国际奥委会同意他们不用新建任何场馆,只修一个自行车赛车场,而且资金是由一位赞助者提供的。这样,最终他们赢得了2亿美元的收益。
洛杉矶的成功让奄奄一息的奥运会有了喘息的机会,萨马兰奇的改革也让各国看到了希望,洛杉矶奥运会作为奥运商业化的典范成了之后奥运会效仿的对象。“洛杉矶奥运会收入2.87亿美元,而悉尼奥运会收入超过14亿美元,雅典奥运会的收入超过16亿美元。看来奥运会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萨马兰奇这样总结着自己改革的成果。
奥运会从此活过来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