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与木桐:历史性的对话
据说,19世纪的欧洲有六大帝国:大不列颠、普鲁士、法兰西、俄罗斯、奥匈帝国……还有一个罗斯柴尔德家族,即“货币战争”的幕后操手——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过:“如果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罗斯柴尔德就是它的先知。”
后来,罗斯柴尔德家族把5个儿子布阵5座欧洲中心城市:伦敦、巴黎、维也纳、法兰克福、那不勒斯,控制欧洲的经济命脉,并且也为分散风险。家族徽章由五只箭头组成,家训是:和睦(harmony)、诚实(integrity)、勤勉(industry)。
许多年以后,在波尔多五大一级酒庄中,就有两个酒庄属于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个是拉菲(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一个是木桐(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伦敦支系的纳撒尼尔男爵于1853年入主木桐,巴黎支系的詹姆斯男爵于1868年入主拉菲。
拉菲与木桐血脉相连,酒庄相邻。但拉菲早在1855年就与拉图、玛歌和奥比昂一起被评为一级酒庄,而木桐当时只被评为二级酒庄。据说木桐不服气,经常在价格上与拉菲较劲,标价总要高过拉菲;而当木桐在1973年被破格晋升一级酒庄时,据说拉菲又带头进行抵制。1974年,拉菲酒庄第5代传人埃理克男爵(Baron Eric de Rothschild)接管拉菲;1988年,木桐酒庄第5代传人菲丽萍女男爵(Baroness Philippine de Rothschild)接管木桐。两家酒庄的关系渐趋缓和,但公开的来往并不多。
却说去年9月的葡萄采收时节,《滗酒器》杂志(《Decanter》)专栏作家斯蒂芬•布鲁克(Stephen Brook)把73岁的菲丽萍女男爵与68岁的埃里克男爵请到一起,在两家酒庄的葡萄园交界处进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共同接受采访,于今年第1期《滗酒器》杂志刊登出专题报道《木桐与拉菲的不同》。那么,两家酒庄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把其中最有趣的一段对话翻译过来,请读者欣赏——
布鲁克:你们对自己理想中的葡萄酒有共同的看法吗?
菲丽萍:我们都致力于卓越的品质,这是首要的。数量是其次。
埃里克:我不喜欢强烈的、果酱味的葡萄酒。
菲丽萍:是的,我们禁止这种酒。木桐首先必须是一种优雅的葡萄酒,而不是一颗“重磅炸弹”。
埃里克:我更愿意说,拉菲是一种尽量不让人们喝醉的葡萄酒。
菲丽萍:木桐不是这样,木桐希望人们一醉方休!
埃里克:这要取决于在什么时候。作为一位银行家,我举办过许多商业午餐,从来没在那种场合供应过名酒。
菲丽萍:哦,这我同意。如果你把一款名酒上给那些心里正在考虑其它事情的人,他们像在喝水一样,哎呀,那会让我发疯的。既然是享受好酒,你必须集中精力去鉴赏。不过,我不同意这样一种说法:不是行家就不用请他喝好酒。这太荒谬了。我可以通过看酒瓶还剩多少酒来判断哪种酒最受欢迎,空酒瓶是最好的测试。
布鲁克:你们这两种酒不同在哪里?
菲丽萍:味道和香气确实不同,尽管葡萄园是相邻的。
埃里克:我当然希望如此。但实际上,我认为在盲品会上,拉菲和木桐有可能被混淆。尽管如此,葡萄酒本身似乎比它们的主人更具有个性。人们对这两种酒都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的确,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品性。拉菲比较经典,木桐比较高傲、比较华丽。
菲丽萍:我不完全赞同。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即拉菲更“紫罗兰”、木桐更“黑醋栗”。但这会因年份而异。我不认为这样的概括有什么意义。你需要倒上一杯,针对特定的葡萄酒才可以谈论它。总之,拉菲和木桐都是既经典又优雅,都是富有深度、回味悠长、颇具复杂性的葡萄酒。 来源:葡萄酒鉴赏 编译/雨薇